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孤立或散在病变,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一些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那么,引起甲状腺结节的病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疗与护理呢?
一、甲状腺结节的主要类型
(一)良性与恶性
根据甲状腺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是良性甲状腺结节的常见类型,通过腺瘤手术即可根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常见类型,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大部分能够被根治。
(二)实性与囊性
依据结节质地状态的区别,可分为实性与囊性两种类型。实性结节与囊性结节内部分别为组织增生与液体,前者是腺瘤和癌变的主要类型;后者可能会出现囊内出血,造成局部疼痛。
(三)冷结节与热结节
结节对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摄取能力,因此也被分为热结节和冷结节两种类型。热结节大多为良性,具备内分泌功能。冷结节具有致癌风险,没有内分泌功能。
二、甲状腺结节的常见病因
一般来讲,甲状腺结节由遗传、饮食、缺碘、疾病等多类因素导致。
(一)遗传
遗传是甲状腺结节的一大诱发因素,部分人群具有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较高。
(二)饮食
饮食习惯往往影响到身体健康,一些人喜欢吃富含硫氰类的蔬菜,如萝卜、卷心菜等,会对碘化物的形成产生影响。
(三)缺碘
人体没有摄入充足的碘元素,将会诱发甲状腺结节。
(四)疾病
一些人群患有良性肿瘤、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将会引发甲状腺结节。
三、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
针对甲状腺结节,先要对结节的性质进行确定,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选择治疗方法。若属于良性结节,症状不明显,需定期复诊,避免发生癌变。若出现明显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则要及时进行切除手术。
(一)良性结节
针对良性结节,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若良性结节未发生变化,则不需要采取治疗干预措施。若甲状腺结节的体积较大,对患者的呼吸、吞咽产生影响,需及时采取手术切除措施。
(二)可引起甲亢的结节
若结节会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患者的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则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一是放射性碘。放射性碘会被甲状腺结节吸收,使结节缩小。二是抗甲状腺药物。为调整激素水平,要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但要注意的是,部分抗甲状腺药物的肝肾毒性较强,容易影响肝脏和肾脏功能,所以患者要严格依据处方服用药物。三是手术。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服用药物难以控制,可考虑通过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
(三)恶性结节
目前,主要采取切除手术方式治疗恶性结节,需要将结节与周围部分甲状腺组织切除掉。切除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对患者的喉部神经造成损伤,所以在术前要向患者充分告知风险。在完成手术后,一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以便调整与维持机体甲状腺激素水平。
四、甲状腺结节的护理
若患者正在接受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医嘱用药,禁止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自行中断、更换药物,否则治疗效果将得不到保证。同时,要做好日常监测工作。患者家中一般没有监测仪器,但可以感知自己的情绪与机体状态。例如,清晨起床可采用照镜子的方式观察颈部,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水肿。同时,对结节的皮肤表面轻轻触摸。如果触摸时感觉较为疼痛,或喉部的压迫感较强,则要及时就医。针对做过手术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手术伤口,避免出现化脓感染问题。一般来讲,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小,但尽量远离灰尘及其他的感染源,保持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清洁。此外,如果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诊断,避免延误病情。一些患者的颈部会出现变粗情况,患者要学会调整情绪,避免过度悲伤或沮丧。家人、朋友要给予相应的精神支持,多开导患者,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甲状腺结节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需要注意这些要点:
一是正常作息,尽量不要熬夜,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如果机体生物钟紊乱,容易出现结节增生情况。
二是控制情绪,不要因为小事而过度激动,否则会对甲状腺激素分泌产生影响。同时,不必焦虑紧张,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三是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将碘摄入维持在合理水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结节的一个并发症,原因在于甲状腺结节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随之升高体内激素水平,加快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对此,患者可吃一些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摄入碘合理的话,甲状腺素贮存量将会增加。但要注意的是,摄入碘不能过量,否则会对抗甲状腺素治疗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可适量进食一些能够增加免疫力的食物,包括木耳、香菇、山药、红枣等。尽量不要摄入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少吃辣椒、花椒、葱等辛辣食物。在日常饮食方面,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少吃肥腻、油炸食物。
四是控制烟酒,过度饮酒、吸烟危害身体健康,容易诱发甲状腺结节癌变,所以不要过度饮酒和吸烟。
五是远离放射源和辐射源,居住的地方要远离信号发射塔,减少使用电磁炉、微波炉的次数,避免暴露在放射源或辐射源下。(作者: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