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悦读茶坊

文学的双重见证

  在庆祝“全国生态日”之际,读由李景平先生生态纪实散文新著《风在心间行走》,感觉凸显了一种特别的现实意义与纪念意义。
  景平先生是一位热心于生态文学创作并组织生态文学创作和出版活动的作家,他以一种近乎宗教信仰般虔诚敬畏的心态与行动,投入到生态文学活动之中,并为之坚守初心30余年。熟悉他的作家评论家朋友都清楚这一点。他的这种始终保持旺盛能量的创作动力来自哪里?我想那就是他对我们的国土山河爱得深沉。正如他在某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我之与生态文学、与环境保护,绝对是一生的缘。”
  《风在心间行走》诸多篇章,时间跨度为30余年,既记录了景平自己以及诸多作家眼里心中的生态环境彼时现状,也记录了以山西为地域的30余年生态文明的变化与提升。他的这部作品是生态文学的“双重见证”。他的创意和创作在于,他给我贡献了一部浓缩了宏观视角的生态文学作品。我相信,伴随时间的推移,景平先生的这部生态文学纪实散文“双重见证”的意义,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30年前,当山西作家协会庆祝马峰、西戎、束为、孙谦、胡正文学创作50周年的时候,山西省政府授予五位老作家“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马烽胡正欣然书写了“爱护环境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的题词,其他几位作家和艺术家也同时签名助力。景平在本书首章开篇即书写了彼时那一生动又耐人寻味的场景。五位老作家当年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书写来表达,将爱护环境提升到文学创作永恒主题这样的高度?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感触到我们的环境现实与发达国家的巨大的差异,出于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才用这样的题字来表达一种对作家的呼吁,希望作家们关心环境,书写生态。
  在这部作品里,景平先生在谈到汾河30年变化时说:一条汾河,从“死去”到“复活”,经历了奔流、断流、复流、清流的历程。我在作品里记录了这个变化,我和作品里的作家见证了这个变化。这话说得好。汾河由断流、浊流到复流、清流,是山西人的幸运,也是国人的幸运。守住一条河流的清澈,就对守住所有河流的清澈,并且具有了传播效应。书写一条河流的变化,就有可能书写所有河流的变化。
  景平先生对生态环境的文学书写也是有带头传播效应的,但愿这部作品是一个新的开端。

  作者系山西省散文学会会长 谭曙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