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表达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山西生态与山西文学应该感谢李景平。他以一己之力,硬是带出一个山西生态文学写作群。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山西文坛多了一个标识非常鲜明的领域,就是山西生态文学,在国内生态文学创作领域也广受好评;他之前是一个人走山川,走河流,走大地,之后便带领一群人走山川,走河流,走大地。既仰望天空白云,也俯视野花小草,使山西生态文学创作达到一个高度,同时也梳理出山西生态文学创作史。李景平也必然会成为山西生态文学领域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带领的生态文学创作团队不仅仅是写出一篇一篇的生态文字,也不仅仅是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的生态文学的书,背后透视出的是他作为一个生态工作者的使命,也是一个文字工作者的责任,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爱。
第二层意思是,作为个人,我也应该感谢李景平。之前我对生态写作是没有意识的,大概五六年前,第一次跟着他介入“大地文心”采风活动,也开启了生态文学创作。凑巧的是,我的第一篇生态文章就是《一场与风的战争》,写的右玉曾经的风,从此对生态文学有了关注,也写下几篇关于生态的文字。近几年,因为我进行了一系列红色主题的创作,被大家称为“红色写作者”。但是今年在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座谈会上,对我的介绍多了一个标签——生态文学作家。当时其实既惭愧又惊喜。惭愧的是我对生态文学的书写和关注还不够,惊喜的是我又多了一个绿色标签,所以我要感谢李景平让我在创作道路上“又红又绿”。
最后用这本《风在心间行走》的三个篇章名结束发言:对于我和我们这群跟着李景平进行生态文学创作的文字工作者来说,这股生态的风开始时虽然是乍从心间吹过,但我相信风声不会走远,因为风中那一支短笛一直在吹奏。所以至少从我来说,会在心中给这股清澈的、绿色的、纯净的风留一方空间,不仅是从心间走过,而且要常驻心中。
作者系中国冶金作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映像》杂志社执行主编 蒋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