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了河北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河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提升河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业教育
一、河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河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所面临的机遇
京津冀整体定位。不仅明确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共同发展策略中的角色,也成为了合理调配资源、达到三地协同发展目标的根本。
优惠政策的支撑。以助力京津冀整体战略的执行,推进三地的教育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而达成京津冀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多方位的优惠共赢策略不仅为京津高职院校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同时也为河北省高职院校的改革创造了新的契机。河北高职院校的管理层、教职人员、学生等也获得了更高质量的学习设施和资源。
产业改革协同进行。在京津冀区域产业改革共同进步的广大环境之下,产业结构的改善、提升和完善无疑需要劳动力布局进行适应性调整。把握产业改革的良机,主动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为地区产业改革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专业科研协同提高。科研合作提升是河北省增强科研实力的巨大途径。这种共同进步方式能有效加速地区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科技的前进,同时也能提高高职院校对社会的服务质量。
社会服务面向扩展。在构建了京津冀高职教育共享发展的框架后,深化对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完善工作,改革专业结构,进行专业布局的优化。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并增强其价值贡献,以实现与京津冀高职教育共享的更深层次融合。
(二)河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所遇到的挑战
在京津冀区域,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紧张。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下,由于教育机制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导致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有限。此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也是影响高职院校生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河北高职院校需要发挥其自身优势,并塑造出自己的独特特点,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京津冀共同发展计划下,河北省接管北京的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但目前,河北省的60所高职学院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仍不可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对河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院校布局结构不合理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之下,对全省各地区进行合适的规划,努力提高整个省份的经济水平,减少地区之间发展差别。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依照省内经济布局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规划。
(二)专业结构有待调整
在河北高职院校里,热门专业的数量大而分类经常有重叠,即便是高端技能和技术类专业以及招生人数都相对偏低。所以,要接纳北京、天津的一些产业转移过来时,可能会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仪器设备投入不足
对于设备仪器的供给,学校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把学校的硬件设施对外开放的做法则更是罕见。目前,高职院校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硬件设施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同时,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也需要改进。
(四)师资力量整体薄弱
在实践经验方面,河北高职教育工作者们过于侧重于理论教学,这是许多高职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河北高职教育工作者在社会服务层面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五)科技成果转化不足
在河北高职院校与中小型企业的交流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的应用不足,以及长久的科技合作关系不足,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上效果不佳。
(六)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
尽管河北高职院校在学校与企业的协作上不断进行探索,要想建立起一个持久且有效的机制仍需努力。由此看来,构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得学校和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是眼前亟待处理的问题。
(七)京津冀协同机制缺失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河北地域急迫需要在人才课程设计方面进行完善。由于毕业人员在课程内的基础与实践课程缺乏匹配,结果是他们在基础知识薄弱、社会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以及创新能力缺陷上存在问题。
三、对提升河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建议
(一)根据地区特色,指导高职院校的发展路线。
高职教育在河北省,应借助京津冀共同发展战略的机遇,充分利用其特长,接受各种挑战,主动推动河北省的高职教育协调进步发展。
(二)满足地方产业需求,并提高专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力。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在学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培育策略、教育方法、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中勇敢推行创新。推动学校集团化经营,增强地区间专业协作。高职教育在为京津冀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扩大了河北省内高职教育的视角和发展潜力。
(三)采用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增强对职业技能的培训效果。
高职院校的任务不只局限于提供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训练,他们还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社会的需求,举办各种社会培训课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校的运营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扩大教育范围。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改造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与社会需求能够精准匹配。在教育学生方面,应以全面的方式服务学生,培育多元化的高品质人才。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五)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提高高职教育的服务质量。
高职院校要加快教育改革。引领教育改革创新。还需要进行文化输出,转变人才观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六)建立京津冀互动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
搭建京津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达到区域内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平台长期发挥有效作用,增强区域内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作者: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安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