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阎建军 实习生张世超)9月1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发布会,同时也是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专场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我省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韶欣就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有关情况,用五个“加快”来概括:一是一盘棋抓落实格局加快形成。省委、省政府印发统领性文件《山西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人社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同步出台了市场基础设施、信用、消费品、土地、劳动力、市场环境等13个配套行动计划,共同构建起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1+N”政策体系。
二是商品和服务市场加快发展。加强质量强省建设工作,全面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惠百城助万企”活动。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年”活动,新发布省级地方标准151项。
三是重点领域市场体系加快健全。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构建起了“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省内+外送”融合发展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电力现货市场领跑全国,煤层气勘查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扩围延伸“标准地”出让制度,在12个县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公益性零工市场实现县县全覆盖,就近满足零工人员就业需求。
五是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加快完善。切实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财产安全,1—8月严惩相关犯罪行为565件、挽回损失5.9亿余元。推动太原、大同等9家仲裁委成立知识产权仲裁专业机构,拓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途径。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建立市县两级隐性壁垒台账,逐项清理销号。修订实施《山西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对9132项涉及市场主体的政策举措全面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查办1.4万件各类影响公平竞争的违法案件。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完善全省12315在线消费纠纷解决和效能评价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累计归集信用信息数据9亿余条,其中涉企信用信息4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