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思想纵横

雷锋精神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价值探析

——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探索从雷锋精神中汲取价值养分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活力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党史学习砥砺历史自信,进一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这是思政课功能发挥的内在属性。
  关键词:雷锋精神;思政课改革;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与雷锋精神是有机统一的,传承雷锋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雷锋说:“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求广大青年学习雷锋因公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成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拥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求广大青年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无产阶级思想觉悟,自觉为党和人民奉献青春,担负时代使命。为此,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高校教育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看法,掌握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基本方法,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带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读《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经典著作,在学习经典原著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工作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教师要教育广大青年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树立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增强自身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让自身的行为始终与党、与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其中。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前进的,结合社会具体的客观实际,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要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光辉的思想,掌握指导思想的科学方向。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当前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发展趋势,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广大青年的思政工作当中。同时要求高校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扎实做好基本功,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扎实落实。调查研究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求高校践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将教育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考核思政工作的重要指标,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落地生根。

二、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必修课

  学习雷锋精神,一方面是要我们学习雷锋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弘扬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必须增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对“史”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对党史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是光荣且极具历史意义的,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清醒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持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教育工作的演变历程,深刻认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高自己,努力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学习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广大青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青年。
  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加强理论学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之一。广大青年应把学习党史作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讲堂”活动,分专题向广大青年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进行讨论交流。其次,实地走进红色革命纪念馆开展学习,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和使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最后,深入基层开展教育宣讲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价值遵循

  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内在的一致性,都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雷锋精神的弘扬结合起来。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青年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学习雷锋精神为我们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精神载体。
  高校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激烈交锋,西方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导致一些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遭受冲击。雷锋同志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不忘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将为国家富强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融入实际行动中。因此,必须用一种主流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以应对多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挑战,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处于领导和核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用以立德树人的“德”,必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德性”,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优秀品德。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于每一项工作当中,时刻严守具体行为规范,知行合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培育者。
  雷锋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培育提供了养分。高校可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和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两个载体,着力构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
  雷锋精神有其育人的独特价值底蕴,对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雷锋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步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就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当中,从立德树人这一视角弘扬雷锋精神,对于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大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道德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青岛黄海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五教’循环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2021SZ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青岛黄海学院 袁莹雪、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纪虹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