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锚定共同富裕方向目标,为人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践行现代生态文明思想,拓宽绿色发展空间;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度,为人的现代化创造公平社会环境;推进素质能力提升,为人的现代化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观
一、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客观的现实问题,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质财富和资本增殖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政治口号与宣传标语,目的是掩盖资本对人的剥削与奴役,因此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有着根本缺陷[1]。
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资本至上”逻辑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把“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至上”的思想理念转变为现实,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2]。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走好现代化道路,从而推动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代、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在物质的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速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科研体系,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形成,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指人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它主要包括人的价值观念、精神态度、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培育现代公民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4]。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文化产品的丰富多样和文化内容的精品化。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锚定共同富裕方向标,为人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深化改革要活力,运用“增量思维”做优做强数字经济这块“大蛋糕”。
其次,践行现代生态文明观,拓宽绿色发展空间。人的现代化从整体上讲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状态。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建立减污降碳协同指数,率先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倡导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的绿色生活方式。
再次,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度,为人的现代化创造公平社会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民主法治环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科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推进素质能力提升,为人的现代化创造提供更加充分的条件。把素质能力的现代化作为人的现代化追求的最终目标。构建适应人的现代化发展节奏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进一步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公民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汪盛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学理论逻辑[J].广西社会科学,2022(6):31-40.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大,2022(21):6-2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中国产经,2023(5):8-11.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