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支持与帮助下,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伴随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通辽市生态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通辽市特色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到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强化可持续绿色发展意识培养、优化产业结构配置等策略,以期推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实现特色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辽市
一、通辽市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需强化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然而,通辽市当地企业选择重经济增长轻环境质量的发展模式,忽视能源资源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给当地环境与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困扰。当前,通辽市的经济增长模式仍以典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主。由于人们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通辽市碳排放问题较为严重。此外,由于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自然环境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具优势,在知识、技术与资源获取等方面相对滞后。这就导致通辽市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方面较为落后,使得农牧业绿色、现代化转型步伐相对滞后,不利于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1]。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通辽市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存在产业结构划分不合理的问题,仍采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辽市经济增长仍以畜牧业、农业、林业为主,第一产业仍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也导致通辽市为了发展经济不得不就地取材,比较依赖自然资源与条件,加剧了地方环境的恶化,不利于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辽市高等院校相对较少,加之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使得通辽市对于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强。
二、通辽市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
(一)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
首先,积极宣传与培养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认识人口、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理解与深刻领会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将经济发展控制在环境可承受范围内,造福人民泽被子孙。各级政府应积极探寻新的环保型、清洁型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速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模式。
其次,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营造支撑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不以短期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大局利益。基于此,通辽市政府应增强低碳、绿色领域的科技成果展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并让大家充分了解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构建支撑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最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赋能通辽市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应进一步加大对R&D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支持当地政府对农业、种植业、畜牧业进行现代化转型,形成以高水平科技支撑特色经济发展的格局。
(二)优化产业结构配置,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力度
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背景下,结合通辽市的地理与交通优势、天然与自然资源状况,优化规范未来产业发展路线。一方面,超前布局,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鼓励产业智能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清洁能源与绿色技术应用,赋能通辽市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辽市可进一步落实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物流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农业、畜牧业结合,鼓励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辽市应在未来产业领域以开放式、差异化创新思维为指导,快速布局组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并结合地区特色的技术应用场景,借此整体推动地区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绿色经济。因此,需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降低成本,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爽.通辽市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创新研究[J].南方农机,2021(16):110-112.(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 马咏梅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