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晋中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对外开放的动力源、民生福祉的助推器。为进一步了解晋中市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晋中市民营企业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市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查阅资料、问卷调查、问情服务、征询意见、召开座谈会、举办研讨会及走访企业家、人大代表等方式进行,历时一个月,共查阅各类资料、信息120余份,发放调查问卷50余份,开展问情服务12次,实地查看企业22家,走访企业家30余人、人大代表2人,召开座谈会5次、研讨会1次。通过调研,对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新增11.3万户,同比增长148.72%,总量达到41.9万户,同比增长35.01%;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25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率为4.2%;全市民间投资完成404.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7.6%;全市民营经济累计完成税收收入218.27亿元,同比增长11.77%,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晋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民营经济发展呈现新变化
(一)整体品质有效提升。2022年,民营企业表现十分抢眼。一是总量持续增大。“四上”民营企业1982户,比上年净增318户,同比增长19.5%,占全市“四上”企业数量73.2%。二是质量持续增强。17户企业上榜全省民企百强,数量居全省第一。安泰集团、永泰能源迈入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永泰能源实现我省服务业民企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零”的突破。新泰钢铁、浙江豪情汽车、吉利汽车跨入百亿俱乐部,安泰集团营收突破300亿元。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户,增幅128.13%,累计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9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户,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2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9家,名列全省第二。全市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品质持续提升。
(二)品牌意识逐步增强。以现有204项品牌创新成果为基础,参照“山西精品”创建模式,建立“晋中精品”库,通过标准科技文化展示馆和各类媒体对“晋中精品”进行展示、传播,加快相关企业了解创建品牌精品的重要性,营造创建氛围,引导企业将品牌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截至目前“晋中精品”库已收集晋中市驰名品牌相关信息,对“山西精品”创建起到重要支持。
(三)知识产权保护有力。截至2022年底,有效商标注册量28735件,有效商标注册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同比增长19%。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个,分别是平遥牛肉、祁县酥梨、榆社笨鸡蛋、平遥推光漆、寿阳豆腐干、左权绵核桃、太谷壶瓶枣(干枣、鲜枣)、太谷饼、昔阳压饼、昔阳香核桃、黄庵垴鸟接茶、左权黑山羊。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8个,分别是平遥牛肉、太谷壶瓶枣、山西老陈醋、祁县酥梨、左权绵核桃、太谷饼、和顺肉牛、寿阳豆腐干。平遥牛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项目。
(四)信用形象得到改善。企业年报率连续三年维持在95%以上。在全省率先推出年报公示行政处罚宽展期,实施“首违不罚”,为1430余户经营主体减免70余万元处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共434项,较上年增长60%。全年共归集公示涉企行政许可信息34.7万条,行政处罚信息1.67万条,抽查检查信息3.18万条,联合惩戒信息2402条,涉企信息归集量居全省第二。
三、存在问题
宏观方面:一是经营主体质量有待提高。2022年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2112亿元,经营主体数量42万户;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2305亿元,经营主体数量24万户;吕梁市地区生产总值2418亿元,经营主体数量36万户;长治市地区生产总值2804亿元,经营主体数量32万户,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晋中市经营主体数量大于其他市,生产总值却最低,说明经营主体转化为经济产出的能力较弱。二是企业占比相对偏低。2022年底,全市经营主体数量为42.34万户,其中企业8.6万户,占比为19.6%,比全省企业占比数26.9%低7.3个百分点,特别是晋中市新增经营主体中,企业占比仅为14%。三是涉税经营主体数量较少。2022年涉税主体占经营主体总量40.6%,新增量占比仅31%,比全省新增量占比52.9%低21.9个百分点,现有涉税经营主体中还不同程度存在“领执照未经营”“只挂牌不经营”等情况。四是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需改善。民企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受限较多,与政府链接度低,参与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存在许多痛点堵点难点,无法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
微观方面:一是人力资源普遍紧缺。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紧缺现象,人才难求、人才难留,用工成本增加等问题,人才匮乏已逐渐成为困扰民企发展的主要“瓶颈”。比如,祁县玻璃器皿企业工人工资较去年6月份涨幅高达47%;介休、灵石等地煤化企业,工人年龄偏大、招工困难、工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自主营销能力薄弱。比如,祁县玻璃器皿国际市场主要是OEM代加工模式,国内市场基本是通过展会形式销售,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体系。尤其是网络营销能力不足,自家店铺和自身品牌实际销售金额不足全县产值的10%。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和培训不系统,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比如,虽然祁县玻璃器皿龙头企业与众多学院对接“产学研”挂牌的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全县玻璃器皿企业创新主要以制造工艺创新、外观设计创新为主,在核心熔炼技术、新型硅酸盐材料等方面研发创新能力有限,亟须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深层次技术研发能力。四是自主品牌意识不强。全市整体品牌发展基础还不够扎实,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有待加强,特别是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仍需强化。绝大多数企业利益优先,抓质量、建标准、创品牌的意识还相对薄弱,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远期目标。企业品牌管理人才紧缺,质量品牌教育培训跟进滞后,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四、措施建议
(一)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经营主体提升年”活动,坚持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并重。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帮助民营经济降本减负。探索制定经营主体登记事项信用监管相关地方标准,开展“证照分离”改革事项与“行业综合监管一次查”,与太原市、综改示范区签署跨区域监管合作协议。不断创优“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提升主体质量。开展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提升行动,明确“个转企”摸底、培育、转企“三步走”方针,制定出台工作措施,形成多部门“个转企”政策包,健全完善“个转企”培育机制,力争全市新培育“个转企”1000户。深入实施个体工商户倍增质升工程,积极推荐省级优秀个体工商户,推动“个转企”奖补落实,对2022年、2023年实现“个转企”的经营主体给予每户1500元资金补助,转企后三年内仍享受原个体工商户税费优惠政策。
(三)推进质量强市。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推进质量品牌扶持培育工作,推动全域标准化工作深入发展,继续开展晋中市标准化战略项目的培育、资助工作。重点围绕太谷玛钢、平遥推光漆、祁县玻璃器皿专业特色镇建设,力争制定、发布一批地方特色明显、辐射指导作用突出的地方标准。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检验检测认证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等行动。切实加强品牌建设引导,引导一批特色企业争创“晋中精品”,从产品(服务)质量、品牌美誉、品牌文化、标准引领等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评价,提升“晋中精品”公信力和影响力,丰富推介渠道实现品牌影响力与实际效益双丰收。
(四)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在强创造、严保护、促运用、优服务上下功夫,坚持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对外贸易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有效激发原始创新和发明创造,促进创新主体发展壮大。重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地理标志保护、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等5项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以保护促发展,积极与公安、法院等单位协同对接、争取支持,推动晋中市地理标志保护快速维权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地理标志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优良的营商环境。
(五)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统筹运用市场、法律、技术、标准、信用、行政等手段,组织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创新公平竞争审查实施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估、常态化抽查督查等方式,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加强医药、医美、保健品、网络等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抓好医药、教育培训等领域广告和收费监管。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加强对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监管,重点打击民生领域计量作弊违法行为。积极推进12345和12315平台互联互通,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和实体店无理由退换货工作。通过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作者:晋中市市场监管局 高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