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乡村公共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及教育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当前乡村公共管理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公共管理;乡村公共服务
乡村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单位和所有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公共组织,一起对农村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切活动。乡村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基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的转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乡村公共管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为乡村发展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目前,农村地区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公共服务上,都与城镇地区有着一定的差距。乡村公共管理的效果,不仅关系着乡村社会治理的成效,也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的体现。通过创新乡村公共管理模式、提高公共管理效率,能够有效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构建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一、乡村公共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原有乡村治理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部分乡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乡村由于地方财政压力大、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方面较为不足,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较为滞后,导致这些地区的乡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水平较低[1]。
(二)部分基层政府缺乏科学规划,管理方式较单一
基层政府作为乡村公共管理的主体,应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但受区位、资源、人员素质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基层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对乡村公共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对乡村公共管理事项重视不够,存在工作方式、治理理念单一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没有结合地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导致公共管理效果不佳。
(三)乡村自治组织自主性作用发挥不充分
我国农村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是村民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当前,我国部分乡村自治组织的管理范围和职权比较有限,自主性发挥不充分,不能很好地满足村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四)基层政府管理人才缺乏
基层政府管理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影响乡村公共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人才观念、经济水平、人才投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乡村基层政府吸引人才的能力相对较弱。同时,部分乡村地区对人才资源的引入、开发、培训有所忽视,导致公共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措施不到位。如何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与环境,形成知识水平及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良好局面,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乡村公共管理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乡村公共管理的措施
(一)拓展乡村公共管理投资渠道
首先,增加财政投入,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基层政府在公共管理资源分配时,需适当向乡村地区倾斜,帮助乡村地区解决由于资金问题而产生的公共管理不到位的问题[2]。其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带动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做优配套服务。
(二)优化基层政府乡村公共管理工作方式
农村地区的公共管理是一项漫长而持续的工作,在制定规划时,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效益,应注重农村公共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在基础设施配置方面,要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全面进步为目的,做好制度管理的总体设计。要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有序有效参与乡村公共管理,加速推进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加速推进合作统筹、资源共享,加速推进程序对接与工作联动。此外,基层政府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不能不加消化、囫囵吞枣式地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政策举措,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传达,推进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
(三)扩大基层民主,深化村民自治
强化乡村自治组织的职能,激发基层自治组织参与乡村公共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其参与能力,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助力。着力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村务公开,注重加强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工作的协调联动,推动村务公开提质增效,推行乡村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民主基础,有效巩固和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另外,基层政府应当进一步创新乡村公共管理形式,如利用互联网平台深化村民自治。
(四)强化乡村公共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应创新集聚人才模式。根据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提高编制管理与使用效率,并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乡村服务。其次,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要将农村基层组织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平台,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人才干事平台、人才激励平台,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宽人才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激活他们的潜能。最后,创新人才培训方式,建立基层人才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基层人才的培训途径,提高基层人才的工作水平[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发挥好乡村公共管理的作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基层政府乡村公共管理工作方式、扩大基层民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不断创新乡村公共管理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财政管理模式探究:以河南省为例[J].西部财会,2021(7):48-51.
[2]施建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幸福社区建设:以舟山为例[D].浙江海洋大学,2019.
[3]刘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问题与优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4):132-134.(作者: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阿达莱提·图尔荪;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帕尔哈提江·艾比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