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学习之家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黄疸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导致的皮肤、黏膜和眼白发黄的现象。在新生儿中,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大约有85%的足月儿和绝大多数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黄疸可能代表着某种疾病的发生,需要及时就医。本文将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成因、识别方法、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一、黄疸的成因及识别方法

  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大量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而新生儿的肝脏和胆道系统发育还不完全,肝脏无法有效处理这些胆红素,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由此产生了黄疸。此外,母乳喂养延迟、脱水、感染、溶血等也会导致黄疸加重。
  新生儿黄疸主要通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和眼白来识别。当新生儿出生2—3天后出现皮肤发黄,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即为生理性黄疸。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但如果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程度重,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或伴有如发热、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其他症状,可能就是病理性黄疸,需要立即就医。

二、黄疸的治疗方法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以自行消退。但是,对于病理性黄疸,则需要积极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蓝光照射、换血疗法和药物治疗。蓝光照射可以促使新生儿体内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易于排出体外。换血疗法主要针对严重的溶血性黄疸或已经出现核黄疸的情况下使用。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肝酶诱导剂和皮质激素等。

三、黄疸的护理措施

  黄疸的护理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护理方法。
  第一,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可以帮助新生儿排出多余的胆红素。同时,坚持频繁的母乳喂养有助于新生儿排出胆红素。
  第二,充足的水分。确保新生儿有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防止脱水,并利于其排出多余的胆红素。
  第三,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和精神状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和持续时间,记录黄疸的变化,注意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果黄疸逐渐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另外,黄疸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可能是黄疸严重的症状。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第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黄疸新生儿的皮肤容易破损,因此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建议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新生儿的身体,避免使用化学物质的沐浴露和湿巾。同时,保持新生儿的衣服清洁干燥,避免穿着含有羊毛或化纤等材质的衣物。
  第五,合理安排晒太阳时间。晒太阳可以帮助新生儿皮肤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排出体外。但是要避免在紫外线强的时间段晒太阳,因为紫外线会加重黄疸症状。晒太阳时要注意不能直接照射新生儿的眼睛。
  第六,避免滥用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可能会加重黄疸,如有需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七,预防感染。保持新生儿的居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第八,保证新生儿充足的睡眠和活动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九,定期检查。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黄疸等健康问题。
  第十,注意眼部护理。黄疸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眼白发黄的情况,这是由于胆红素沉积在结膜上引起的。为了减少对结膜的刺激,可以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擦拭新生儿的眼部,但不要使用面巾纸等干燥的物品擦拭,以免导致眼结膜的破损。同时,如果新生儿眼部有分泌物,可以使用温和的眼药水缓解症状。
  第十一,保持大便通畅。黄疸新生儿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这会加重黄疸症状。因此,保持新生儿的大便通畅非常重要。可以给新生儿喂食温水等来促进排便,但不要使用配方奶粉来缓解便秘症状。
  第十二,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特定的药物、光照疗法等治疗方式,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同时,家长也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变化,如有需要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黄疸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护理可以帮助新生儿尽快消退黄疸症状,并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皮肤状态、精神状态、饮食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和治疗。(作者: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苏秋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