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又到了螃蟹最肥美的季节。螃蟹作为生鲜食品,储存、运输都极为不便,蟹卡的出现,帮助商家做到了更精准的出货,减轻了商家的库存压力。蟹卡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消费方式,无论是馈赠亲朋还是自己使用都变得极为便利。然而,本来给供需双方都带来便利的“蟹卡”近期却衍生出了新型的诈骗方式。
无来由的蟹卡不要扫
近日,家住太原市的崔女士像往常一样收到短信提醒,有一份快递到达了快递站,近期并未网购的崔女士一头雾水,此前也有孩子们网购并未告知的情况发生,她也没有多想,从快递站拿到了包裹。但打开后却发现包裹内仅有有一张某电商平台的感谢信,信件内附有一张标价为2388的蟹卡,感谢信中表示,此卡是电商平台感谢大客户的赠礼,客户可以扫码线上兑付领取礼品。
崔女士平时网购并不多,网购的商品大多数也都是日用品和零食价格低廉,感谢信内的表述令她产生了警惕之心。她首先拨打了寄件人电话进行询问,可对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随后崔女士发现,与以往收到的蟹卡不同的是,这张“蟹卡”的户名和密码并未被涂层覆盖。唯一可以联系到对方的是蟹卡上的一个二维码。崔女士怀疑对方是诈骗,再联系网购平台官方客服后,客服表示并没有回馈客户的活动,切勿扫描蟹卡上的二维码,不法分子可能会要求受害人开展刷单任务,后期要求受害人大额充值后不予返还本金和返利。
这是新型诈骗引流手段,骗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信息,通过广发快递的方式向事主邮寄“提蟹卡”,目的就是让事主扫码进群,继而实施刷单诈骗或是投资理财诈骗。
提高警惕 天上不会掉馅饼
近日,诈骗分子将目光投到了大闸蟹上,通过免费领取时鲜大礼包、赠送大闸蟹兑换卡等手段,一步一步引导受害人走进圈套。
太原市反诈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免费送礼”的骗局屡见不鲜,骗子通常是通过互联网黑灰产业链获得潜在受害人的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等。这些信息可能在各种网购环节中泄露。而后向潜在受害人快递廉价“礼品”,并附有“答谢优质客户”、入群再领礼品二维码等,获得潜在受害人的好感。然后设计所谓的“安全扫码页面”,打消潜在受害人的顾虑,诱导潜在受害人“扫一扫”。最终冒充官方客服,诱导潜在受害人参与“非法刷单”“抽奖赢礼品”“投资理财”等诈骗活动。
警方提示,大家在收到不明快递时,要登录官方网站查看物流信息,验证核实包裹内物品是否为本人购买。切勿扫描不明包裹内的二维码卡片,也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填写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曹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