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品牌

代县上馆镇巩固衔接工作交出“全优解”答卷

  今年以来,代县上馆镇坚持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探索实践中创新前行,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上馆镇下辖26个行政村,其中,脱贫村13个,脱贫户1404户3128人,监测户121户255人。全镇现有农村低保对象1103户1165人、特困供养人员134户,其中今年新增低保63户、特困供养人员7人。
  全力以赴抓“两业”发力,在强产业促就业上出实招。镇党委、政府一方面以“产业发展”为鲜明导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橙草沟村实施了智慧乡村高标准韭菜大棚建设等产业项目,同时大力推行联村经营模式,变单打独斗为攥指成拳,实现优势互补、互帮互促,并以两个韭菜大棚为试点,形成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西北街、东北街、苏村、上平城、芳昌等8个村合计增加集体收入50余万元;另一方面狠抓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今年以来培训致富带头人13人,申报交通补贴307人,发放稳岗补贴90人。盘活用好12个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677人,其中脱贫户200人,带动脱贫劳动力人均月增收2700元。全镇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1172人,其中,省外130人、省内县外142人、县内900人。
  多点开花抓环境整治,在抓建设提品质上见实效。一是持续建强基础设施,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期、上瓦窑头村二环路——外环路路面改造、小烟旺村环境整治等工程,拆除了西门翁城外的7处违章建筑;二是以创建清洁村庄全覆盖为目标,对西关村、小烟旺村环境卫生“老大难”等问题开展集中攻坚,累计清运垃圾1340余吨,清理生活垃圾360余吨、建筑垃圾980余吨、垃圾乱堆乱放120余处、卫生死角150余处。组建起288人的农村垃圾清扫保洁队伍,先后配备各类垃圾清运车15辆,设置垃圾箱163个、垃圾桶850余个、户用分类垃圾桶5000余个,同步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在所有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以集中堆放、清运、填埋为主的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三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2013年以来改厕总户数3677座的基数上,组织镇村干部按照“不漏一户,不留死角”的要求逐户、逐厕开展拉网式排查,分类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标准和整改责任人。
  慎终如始抓责任落实,在强本领塑形象上求突破。一是夯实主体责任,做好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先后开展春季“百日攻坚”、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等专项行动,定期对乡村振兴工作会商研判,落实县级各项决策部署,夯实镇、村两级责任,组织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专题会议29次,持续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加强驻村管理,压实帮扶责任。13个脱贫村均已按照要求重新选派配齐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为13个非贫困村配备驻村工作队34人,并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全覆盖培训,全面提升驻村干部工作水平。同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驻村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落实星级化管理要求。
  用心用情抓政策落实,在惠民生补短板上要提升。聚焦监测对象排查、风险隐患排查、短板弱项排查,组织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全面核实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的就业增收、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小额信贷投放、庭院经济奖补等政策落实情况,将工作做细做实:全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3204人全部入学,无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发放2023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非寄宿生生活补助163人5.1万元;持续开展因病致贫监测户“双签约”服务,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慢性病诊疗服务率、家庭医生签约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均达到100%;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户,实现了“应改尽改”;落实脱贫人口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26个村全部建立了饮水安全应急预案,更新了水质检测报告;向全镇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临时救助189人次5.44万元,其中,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突发重大疾病等生活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15人给予县级救助5万元;全面摸排脱贫户、监测户贷款需求,对符合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现应贷尽贷,至今投放小额信贷167户835万元。
  靶向攻坚抓工作落实,在防返贫提效能上出佳绩。一是聚焦脱贫户、三类户等重点人群,统筹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指标,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今年以来开展集中排查2次,日常排查6次,新识别监测对象26户56人,因户施策,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同步制定监测户风险消除计划,风险消除14户40人,实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帮尽帮;二是以全部常住农户为排查对象,组建工作专班,及时高标准制定问题整改方案、整改台账和问题清单,整改前后对比印证,确保排查整改到位、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国考省考反馈、审计发现、媒体暗访发现的37条问题全部清零销号;三是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聚焦村“两委”班子建设,抓村“两委”干部队伍管理,对村“两委”主干开展星级化评定,并将日常考核与“两委”干部待遇挂钩,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聚焦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推动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精准服务到户,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聚焦乡风文明建设,将星级文明户评选与党员积分管理、爱心超市制度、网格员考评相结合,制定积分评定标准,党员、村民通过参加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正能量行为获得积分。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走访群众,解决低保、特困、受灾户、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实际问题89件,协调解决群众医疗、教育、养老、环境卫生等方面所需所盼问题51件,提供政策宣传、技术咨询36件,调解各类矛盾28件,切实打通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聚焦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全镇2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一约四会”组织,积极带领群众移风易俗,成为全镇推动乡村治理的得力帮手。
  持之以恒抓成效巩固,在促衔接重落地上出重彩。一是落实低收入人口包保制度,稳步提升脱贫人口收入。建立常态化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对39户低收入群众逐户落实包保责任人,从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驻村帮扶、光伏帮扶、生态帮扶、金融帮扶、消费帮扶、兜底保障等方面发力,加大力度支持脱贫人口增收,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脱贫户2022年人均收入达10569元,今年截至6月人均收入9534元,预计全年收入1.27万元,增幅20.2%;二是凝聚工作合力,防范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防汛关键期间,严格执行党政主要领导24小时带班值守制度,配备沙袋1000个、铁锹30把、尖镐30把、雨衣雨鞋30套、手电筒20只、救生衣100件、指挥帐篷1个、小帐篷20个,对全镇2个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2个尾矿库、5条河道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排查,转移闹市、富家窑地质灾害点群众6户11人及危房住户7人,重点做好下平城、东关南部、西南街沙梁、东南街、城墙周边居民转移安置准备工作,实现了人员无伤亡目标,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加强调研走访,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围绕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工作,镇党政领导先后调研70余次,其中主要负责人完成对121户“3类户”全覆盖走访,落实各类帮扶政策90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余个。

王丑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2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