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理论交流

全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建设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也对新媒体行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是面向媒体行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如何培养其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时代难题的实践创新能力成为研究重点。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建设

  全媒体时代带来了新观念、新思维、新表达、新手段、新技术。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作为中国媒体行业的后备军,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手段、善于新表达,制作出更有思想、有温度、有新意的新闻作品,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全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知识与技能之间存在教育偏差

  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能够适应新闻传播领域行业的新需求,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熟练掌握新闻媒体传播技能与方法,能胜任全媒体时代对法治建设和法制新闻传播工作新要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我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起步较晚,其培养计划与培养模式较为依赖学术型硕士,导致专业型硕士向学术型倾斜,部分高校出现对于专业型硕士的技能培养重视不足的问题,且专业型硕士培养计划单一,缺乏与跨学科技能应用、思维训练之间的融合交流,使知识与技能“脱轨”,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运用知识技能[1]。

(二)培养标准与实践能力浮于表面

  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也就是说,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一直以时代技术发展为标准,导致在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变迁引发的信息传播生态与传媒产业模式快速迭代的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培养仍以“实用主义”为目标导向,致力于在短期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期望用零散的方式将新技术、新手段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培养,难以将知识与技能综合转变为实践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对于全媒体时代的理解浮于表面[2]。

(三)培养模式不开放,难以发挥优势

  我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旨在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专业型硕士的职业性发展,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导致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职业性得不到充分发展。此外,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在实践方面存在实践内容简单、实践平台短缺、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形与问题时存在能力不足的窘况。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作为未来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于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处于被动地位。为此,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地理位置、学校优势,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建设
(一)明确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主线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应将思政育人放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首位,学校可以以思政教育为主线,通过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如,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资源,融入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教育教学中,进而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通过走进校史馆、观演校园红色话剧等方式开展研究生思想教育活动。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思政育人工程,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新闻课题研究,撰写红色新闻相关的学术论文,鼓励学生到革命老区参与服务建设,用专业能力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塑造正确的职业观,提升职业认同感[3]。

(二)产教融合提升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采用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应将学界与业界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度融合,为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培养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建立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共同制定培养和教学方案,学校在其教学体系中融入企业技能,企业也可以派遣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或开办讲座。此外,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建设更加优质的师资队伍,以提高教育质量。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获取实战经验与最新技术,还可以在校内聘请行业专家、知名学者分享经验、传授理论,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环境与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4]。

(三)搭建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基地

  要培养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就要对实践教学进行科学设置、合理规划,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为此,高校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搭建课堂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在课堂实践基地中,设置基础实验课、综合实验课程和创新实验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在校内实践基地中,构建层层递进、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提高与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而在校外实践基地中,通过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水平都得到提升。

(四)紧抓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环节

  一是优化课程学习。提倡研讨式的教学形式,研究生通过参与集体研讨、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强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可以加大研究生过程考核的力度,通过撰写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的方式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二是丰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举办校园实践活动,诸如创新创业大赛、合办节目等,与实践课程联动,进而构建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主动到新闻媒体单位进行长期集中与短期分段相结合的实习。另外,在论文选题方面也要充分与实践相结合,着眼实际问题,面向行业应用,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三是加强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其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行业发展的情况[5]。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需要保持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不断地寻求新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新增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质量导向建设研究——以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点为例”。

参考文献:
  [1]王洋,王琳.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实践培养模式探析[J].传媒,2021(15):88-90.
  [2]陈啸.突破学科定势: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兼论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2):21-25.
  [3]刘文君.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专硕教育的实践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8,2(18):79-80.
  [4]汤劲,邓庄.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传播与版权,2019(11):126-128.
  [5]樊依玲,张正霞,张馨怡.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2):33-35.

  作者: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郭锦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2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