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石县,说到立德树人,当地人都不会忽视灵石县第一中学校这所有着60多年的办学史的文明中学。完善长效的教学机制,高质量的办学品质,在一批批的教师精心传授下,滋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灵石县第一中学一贯的正向坚持和道德教育,让这里成为文明花开的田圃。
每逢周日晚上,开展爱国主义、“中国梦”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已是灵石县第一中学多年来传统,这不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们内心向往的期盼。
每年开展“一二九演讲”、“五四文化艺术节”、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作文大赛”等活动;每个班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白板文化建设宣传;每学年进行文明宿舍、班级、处室、食堂评比;每周进行德行礼仪检查、每学年进行预防校园欺凌等教育。一切的内容,让学生们持续将文明引入内心。除此之外,学校坚持“开门办思政”的思想,组织各年级依托校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高一年级的王家大院建筑艺术初探以及文庙经典诵读活动、高二年级游介林、思贤人、立孝道实践活动、高三年级红崖沟60华里远足活动;依托团委会和学生会,每学年开展慰问敬老院、国旗班仪式展示等各种志愿者活动,每月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劳动教育活动,都将思想与实践紧密结合。
“打铁还需自身硬”,灵石县第一中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思想引导、外出培训、以老带新、举办比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扎实、爱生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严格落实“灵石一中师德八条禁令”:严格执行指纹签到坐班;严禁迟到早退等制度,每学期开展两次以上《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职业道德教育。每学年,学校对每一位教师的师德予以公开评价并构建档案,该评价结果经过公示后作为评模评优、晋升晋级的首要条件。许多教师因师德良好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像穆虎龙老师因业务精湛、品德高尚被评为晋中市最美教师;马俊飞、李向琴被评为最美思政教师;副校长吴宇星被评为最美工匠;老教师江中保被评为晋中劳模等,都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中的文明榜样。
打造专职德育机构,为教育添砖添瓦。该校构建了“德育宿管处—年级(部)—班主任—家长”四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模式,制定了“整体动员树信心,个别谈心作保证,家长配合做后盾”的德育教育措施。德育宿管处打造德育序列化专职理念,以渐进式、渗透式、系列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了“两个观念”、“三条主线”、四类活动、五大系列教育的完整德育体系。德育宿管处每天对学生的纪律常规、德行礼仪进行巡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班级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与此同时,学习不断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丰富学生社会实践。该校每年元旦节举办迎新年文艺晚会;2月举行“高三百日誓师动员大会”;4月举办“卓越杯”足球对抗赛;五四青年节举办“庆五四”表彰大会、“歌咏比赛”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全校开设有31个社团,近3000学生参与,实现了“人人进社团,班班有社团”的好局面。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展现了学子的别样风采,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在文明创建方面,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师生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处室”等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教室窗明几净、宿舍温馨怡人、餐厅饭菜可口、校园整洁卫生、学生举止文明,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不断拓展德育阵地,整合德育资源,彰显德育特色。学校橱窗内、围栏上、走道里、花坛间,潜移默化的教育无处不在,文明如影随形。
“立德为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全校四千多名师生的共同追求,灵石县第一中学校用文明道德的火炬点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为新的时代培养合格接班人。
焦建超 孙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