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文化,但不缺少智慧,母亲的聪明才智常令我感到惊讶。回想母亲的一生,我常常感叹:母亲是一个被家庭耽误了的女强人!
母亲聪明能干,又能吃苦,在那个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我们家基本上没有挨饿。三年自然灾害,母亲带着我的哥哥、姐姐们走南闯北,寻求生路,哪里能买到吃的就往哪里去。先后到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等地方,实在买不到就找当地收容队,白吃白喝,还被免费送回老家。到了后期,母亲拿上父亲几乎全部的工资,到河北老家买上棉布和小麦,回到山西卖掉或换成粮食;还有就是在我们村买上陶瓷,走几十公里的山路到邻县换粮食。在那个特殊年代,我们村出现过饿死人的现象,而母亲把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才保证我们家基本上没有挨饿。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母亲为了改善全家人的生活,常常联系几个邻居私下里带上陶瓷,到附近地区换细粮,这种行为,在当时是被国家明令禁止的,叫“走黑市”,一旦被抓住,货物要按“投机倒把”全部没收。能想出以上办法的,全村只有母亲一个人。
改革开放初期,母亲看到村里煤矿发展很快,就买了4头骡子自己喂养,之后承包给煤矿用来拉煤,一头骡子一年下来净赚差不多1000块钱,比在生产队干活翻了好几倍。后来发现需要拉煤车,母亲非要贷款买大货车搞运输赚钱,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只好妥协。然后在村里大街上开了一家小饭店,生意很好,也赚了不少钱,后来因为给我看孩子才关门。母亲曾无不感慨地说:“如果年轻20岁,我不仅要买汽车,而且要学开车呢!”当时,母亲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可见母亲的眼光和气魄有多大。
母亲常常跟我说:“谁也不要小看谁,能帮人时且帮人。”年轻时根本不理解这些话的意思,总是那么满不在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品味母亲说过的话,越来越觉得母亲就是一个智者。
母亲的这些话其实是有针对性的。我参加工作一直在城市,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母亲其实是想告诉我,无论在言语上还是举止行为上,都不要小看还在村里的亲戚朋友,要跟原来一样与人相处,以免生怨气。能帮人就帮人,帮人就是帮自己。
这些简单易懂的话,无不渗透着朴素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隐含着高深的佛学和哲学思想。记得小时候,母亲跟我说,有一年,一个和尚到家里化缘,见到母亲后说母亲很有佛缘和悟性,想收母亲为俗家弟子,帮助母亲开悟。由于母亲全身心都用在了家庭和孩子们身上,没有工夫去专门接受清规戒律的长时间考验,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但从母亲的一言一行中,都能看到一些佛缘和开悟的影子。母亲本性善良,有慈悲心肠,不卑不亢,从不小看人,又乐于助人。母亲深信善恶有报,一心向善,做好事从不求回报,从不做亏心事,能容人,能吃亏。这些其实就是佛家讲的众生平等、无差别心、缘起性空的道理。总之,在母亲身上看到和听到的,永远都是满满的能量,总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社会上,常常会看到一些不法商家和推销员专门针对老年人推销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一些假冒出家人的骗子专门针对老年人以各种名义行骗,造成许多老年人养老金被骗,生活失去保障,还遭到了儿女们的埋怨,有些老年人因此失去生命等严重后果。母亲也时常遇到上述情况,但母亲的定力和聪明是超乎想象的,所有骗子都没能从母亲手里骗走一分钱。
记的有一次,我和妻子上班,母亲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家里突然来了两个尼姑化缘,年龄在40岁上下,进门就说:“大娘,娘家人有灾祸,需要拿1万块钱消灾免祸。”母亲说:“我一个农村老太太,哪来的1万块钱?”尼姑说:“没有1万,5000也行。”母亲接着说:“5000也没有。”就这样一直说到2000元,母亲还是说没有。后来尼姑看到母亲带着金耳环,就说:“没有钱,干脆把耳环摘下来,带回去,给菩萨供一供再给你拿回来也行。”母亲说:“耳环是儿媳妇刚给买的,拿走了没办法给人家交代。”没办法,尼姑只好说:“大娘,我们俩已经两三天没有吃东西了,能不能给我们点吃的?”母亲说:“这好办,马上给你们做。”两个假尼姑狼吞虎咽地吃饱饭,临出门时母亲还给她们带上馒头路上吃。走到门口尼姑说:“大娘,你是个好人,菩萨会保佑你全家的。”整个过程,母亲都和颜悦色,看破而不说破,也没有鄙视她们。
晚上回家,母亲跟我说起,我反问道:“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母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天上不会掉馅饼,都不容易,能帮人时且帮人总没错。”
王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