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稳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为确保电梯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对电梯实行从“生”到“死”全生命周期监管,对其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均做出了严格规定。电梯维保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对保障电梯安全运行非常重要,是确保电梯正常运转和乘客安全的必要措施。
一、电梯维保有关概念及监管情况
电梯维保是对电梯进行的清洁、润滑、调整、更换易损件和检查等日常维护与保养性工作,清洁和润滑不包括部件的拆解,调整和更换易损件不会改变电梯性能参数。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规则,制定维保计划与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确保维保质量、实施现场救援、排除电梯故障、建立电梯维保技术档案、承担维保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协助使用单位、检验单位做好管理和检验工作等。电梯维护保养就像人体的“体检”,通过对电梯设备的定期保养维护,可以使电梯最大限度地达到并符合原设计、制造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可保证电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降低故障率和延长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
截至 2023年6月底,太原市在用电梯43399台,占全省电梯保有量的25.3%,且以年均10%的增速发展,电梯维保单位150余家。为保障人民群众乘梯安全,太原市连续三年开展电梯维保质量、使用管理及检验检测抽查检查,三年共抽查电梯10392台,消除隐患11479个,立案查处111起;抽查电梯维保单位424家次、立案查处109家次;抽查使用单位1545家次,立案查处2家次;抽查检验检测机构10家次,发现问题26条,并限期整改到位,有效保障了全市电梯运行安全。
二、电梯维保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维保机构运营不规范。国家规定电梯维保机构必须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并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和电梯维修资格许可,维保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实际运营中由于维保单位的资源条件、能力水平、管理力度等参差不齐,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亟待解决。比如:有的维保单位能力不强规模较小,挂靠大公司开展业务;有的维保单位低价抢占市场,搞恶性竞争;有的维保单位为节约成本,以修代保等。这些不规范的运营行为严重扰乱电梯维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维保人员素质不高。维护保养工作较为辛苦、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较低,高技术高水平的人员不愿长期从事维保工作,造成维护保养人员流动性大。另外,大多数电梯维保单位对维保人员维保技术和安全意识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行业整体技术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安全意识不足,操作流程不规范,造成维保维修及应急救援过程中安全风险明显增加。
(三)使用单位重视不够。市场监管总局新出台的“两个规定”明确要求使用单位要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定期检查、上报制度等。但实际中很多使用单位将使用管理工作转交至维护单位,间接转嫁使用安全主体责任。对于监管部门检查、检验机构检验、技术人员维保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部交予维保单位协调处理,造成管理缺位。
(四)有效监管能力不足。电梯维保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有效监管。近年来,虽然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抽查比例也不断增加,但与电梯及维保单位数量的增加相比,监管能力仍有较大差距,维保单位违规操作、服务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如何高效、精准地对维保单位进行监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强化相关单位安全管理意识。要广泛运用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大力宣传相关电梯安全知识,有效增强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督促电梯使用单位严格按照“两个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维护保养、日常查、故障记录等制度,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督导电梯维保单位严格按要求制定维保计划,完善维保方案,强化维保管理,认真做好故障排查、维护保养、应急救援等工作。
(二)提升维保人员专业能力素质。维保单位应对维保人员进行常态化教育培训和实操演练,不断提升其实操技能;与高职院校联合对从业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系统化培训;将维保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绩效奖金挂钩,督促其自主学习研究维保技术,提高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等,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维保人员专业能力素质。
(三)树立维保行业质量品牌意识。维保单位要通过不断提升维保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质量品牌、提升市场认可度。监管部门要定期发布维保单位星级评定、质量红黑榜等信息,推动维保行业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概念。使用单位要尽可能选择质量高、口碑好的维保单位,全面了解掌握维保质量,对维保质量进行评价,及时跟踪并督促整改到位。
(四)创新电梯维保监督管理模式。推动维护保养模式转变,推进按需维保、“物联网+维保”等新模式。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电梯行业的有效应用,将电梯监管、维保管理、安全预警等整合成多维监管系统。探索建立维保质量评价方法,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电梯维保质量和监管效能双提升。
四、关于维保质量和维保单位评价方法的思考
为进一步规范优化电梯维保行业,充分激发电梯维保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可探索建立维保工作质量和维保单位综合能力评价方法,有效促进全市电梯维保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
(一)维保工作质量评价。以评价电梯维护保养工作质量为目的,通过现场检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对电梯维保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维保工作质量评价应由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进行,对电梯技术资料及整体运行状况,维保项目及内容,维保单位近三年事故率、抽检合格率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赋分,最终以分值的高低评价维保工作质量的优劣。
(二)维保单位综合能力评价。应由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从资源条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保障电梯安全性能的技术能力、应急救援及风险识别能力和电梯维修保养服务质量、物联网+维保应用比例等几方面对维保单位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一般、及格和差。综合能力评价“优”的,鼓励强化自主管理,适当减少监督检查频次;综合能力评价为“良”的,进行常态化监管,按计划实施常规监督检查;综合能力评价为“一般”“及格”“差”的,进行重点监管,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增加监督检查频次。通过评价督促维保单位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倒逼维保单位提升维保能力和服务质量,为监管部门的精准监管提供有效支撑、不断促进电梯维保行业健康发展。(作者:太原市市场监管局 马叶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