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虚假“种草” 不靠谱更不合法

  •   “种草”,是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表示分享推荐某一商品的优秀品质,以激发他人购买欲望的行为。一年一度的“双11”网购狂欢节在即,一些电商平台靠着“种草”帖子的好评推荐,让产品摇身一变成为“网红”产品。“种草”笔记和好评,作为消费者“买买买”前的重要参考,给自己偷偷披上了“隐身衣”。如此“种草”笔记和好评,相关部门表示,虚假“种草”不靠谱更不合法。

    “种草”好评助推“网红”产品

      记者通过360搜索引擎输入“网红种草推广”,找到相关结果约760000个。随意打开其头条“网红种草推广,大V资源一手渠道,满足各行业种草需求”,一站式“种草”,提供策划方案、产品种草、达人采买等可谓一应俱全。其产品种草玩法是借助网红达人,让品牌或产品在短时间集中传播,深度真实“种草”。
      太原的林女士就是“种草”推广的网红达人,依靠拥有30多万的粉丝,为众多产品提供“种草”好评。林女士介绍,如今已做过的“网红种草推广”达百余种。依靠着像林女士这样的网红达人的不断“种草”笔记和好评,不少产品成为了网红产品。林女士印象最深的一个是“美某某”爱肤产品,数年间依靠着“种草”服务已成为彩妆品牌。至于如何提供“种草”笔记和好评,林女士坦言,她们的“种草”好评全靠想象。通过网红达人们的“网红种草推广”服务,像“美某某”品牌,经过“种草”后的曝光率达到近500万。

    虚构“种草”消费者遭“踩雷”

      作为一个网购消费者,影响选择网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网购消费评价。然而,在网购中,由于造假的“种草”笔记和好评,也成为了网购消费者频频“踩雷”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豆瓣、360、百度等多个平台上搜索“软文、代写”等关键词,即可出现大量代写、代发、刷单等服务的结果。随机问询一家“店铺”,客服回复自动弹出了一些刷单的“组合套餐”,如150个点赞+150个收藏,共40元;300点赞+350个收藏,共80元。在这里,除提供点赞、收藏和代写“种草”服务之外,还提供转发、评论及增加粉丝等全方位的“增值项目”等服务。“种草”好评的明码标价和套餐服务,让原本用来分享好物的“种草”,俨然变成了一种灰色评论营销产业链服务。
      在太原工作的崔女士是一个网购达人,年均网购产品逾千件。日常网购产品,她更多时候是看网购产品的信誉、销量和评价。虽然她的网购经验很丰富,但是在网购消费中她也频频遭遇“踩雷”。归结其原因,崔女士认为,这和“种草”全凭想象,好评和点赞的造假有着很直接的联系。同样,作为网购达人的太原尖草坪区的罗女士也称,网购商品不能直观看到、摸到,虚假的“种草”笔记和好评也自然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今年的“6·18”期间,曾有一微信好友联系太原罗女士,每日只需要一部手机或电脑,完成各种“种草”的“任务”,即可获百余元的日薪。其“种草任务”涉及有护肤、美食、旅拍、服装的“种草”笔记和好评。这些“任务”团员以关键字为依托,通过点赞、评论量提升产品搜索排名和信任值。罗女士在没有任何亲历的情况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曾完成“任务”要求的对帖子内容收藏、点赞和评论等一系列工作,其评论内容不得低于20个字。完成“任务”后的第二天,罗女士在某产品的“种草”笔记和好评下,虚构捏造的杜撰内容赫然在列。

    虚假“种草”
    可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据央广网报道,去年的1月19日,小红书宣布正式向微媒通告、成宝、南京贻贝等4家通告平台和MCN机构提起诉讼,称其应“停止针对小红书的虚假推广交易行为”,并索偿1000万元。同时,响应“清朗·打击流量造价、黑公关和网络水军”专项行动,小红书开展了多轮虚假“种草”专项整治行动。
      太原市消协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种草”笔记和好评是基于消费者对于自己购买商品的体验,把体验分享给他人,是基于消费者真实购买意愿。虚假的“种草”笔记和好评,是名为分享,实为广告的做法,是不真实且不合法的宣传。从《消法》讲,不但侵犯了消费者最基本的知情权,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虚假的“种草”笔记和好评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可被认定为违法行为。依据《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信息的广告主,也即用户,应当对广告内容(即所谓的分享心得)的真实性负责。同时,应标注“分享心得”的广告身份,且发布者需具备相应的主体身份。针对虚假“种草”笔记和好评,《广告法》第59条明确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有前款规定违法行为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由相关部门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此,太原市消协部门建议消费者,网购中,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验货放在前面。一旦下单后,务必保留好支付凭证,收到商品后及时查验商品,贵重物品最好在快递员见证下当面拆封查验。如遇到纠纷,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本报记者阎建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2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