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了科技在国家发展之中的重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对于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把握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打赢科技攻坚战
科技创新是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大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赢科技攻坚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保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强原创性、基础性投入,制定影响和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科技问题的解决措施。特别是需要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战略性攻关。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创新的结合,增强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1]。
二、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当前,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要想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目标,就要加强基础研究能力,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2]。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顶层设计入手,为科技体制机制的高效实施开辟可行空间。要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在推动科技发展创新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阻碍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的障碍,利用制度优势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框架,创新资源配置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具体而言,针对不同的领域,要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最终形成覆盖全面、门类齐全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对当代科技创新的趋势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优化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以更多的新发明、新创造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多活力。
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
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围绕重点的学科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3]。当今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新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大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的力度,坚定人才培养自信,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我国的科技是中国人民凭借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构建良好科研生态。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然而当下我国还存在着基础人才储备不足、尖端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要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首先,把人才这一宝贵资源建设好,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有利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其次,强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关注各类科技人才发展的诉求,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让科研工作者潜心科研,强化基础研究的学术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作者: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谢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