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宁武县西部芦芽山脉原始次森林中的毛建草,是一种高海拔野生草本植物。芦芽山森林密布,终年云雾撩绕,相传有仙人所居,故长于此处的中草药毛建草又名“芦芽仙草”。据《本草纲目》记载,芦芽仙草具有抗衰老保健功效,百姓俗称“毛尖茶或毛健茶”。清代知府李障有诗云:“奇峰瘦削高天云,芦芽仙草吹芳芬。”
山西管涔仙草特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鑫锐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宁武毛建茶企业中知名度和规模都比较靠前。自2018年12月创办以来,这家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项目作支撑、营销为手段、技术作保证,在技术上采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在管理上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走“开发主体科技化、产品供给精品化、市场促销整体化、组织管理高效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先后建成年加工100万斤鲜茶叶的流水线和500平方米加工车间、100平方米包装车间、50平方米冷藏库、120平方米展厅,配套生产设备18台,注册了以“绿色、和谐、创新、进取”为品牌理念的“管涔仙草”商标,先后推出10余种20多种规格的茶品,并通过了有机种植、有机食品和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在办理毛建茶地理标志认证,还于2022年7月5日拿到了正式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今年实际加工鲜叶20万斤,加工茶叶2.5万斤,销售收入年底将达到600万元,为传统毛建草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公司负责生产加工的副总经理王学锋介绍,公司的“芦芽仙草”牌毛建茶主要是红茶,取之汾源之水,沿用古老工艺纯手工制作,分为纯叶茶、颗粒茶、糅辗茶、散茶、茶饼、调味茶等,冲泡后,茶汤呈琥珀色,金黄透亮,入口甘爽,回味持久。其中,调味茶以桂花、陈皮、茉莉、玫瑰等中药材或花卉做辅料,消费群体以年轻人居多;颗粒茶、散茶等原味茶购买者以老年人为主;养生茶则专门针对老年人。他们的客户,线下主要集中在本县,被作为馈赠佳品,周边城市最远销到到太原、忻州;网上也有一部分卖到河北、陕西。“1盒半斤的茶叶价格为200元,市场上我们的价格算比较低的。”
王学锋称,野生药材叶子发硬,加工时不容易碎;人工驯化的的毛建草,第一二年质量不太好,叶子软、叶面薄,杀青时煮的时间长一点叶形容易破坏,发酵时间长、温度高也容易沤烂、发软、发粘,第三年头上就和野生的一样。他们公司每年要采摘两茬,6月25日至7月20日为第一季,8月20日至9月10日为第二季。今年头茬雇用了30个人采摘,支出工资17万元;“第二茬没采,准备等下雪后再采,不经过加工,最原汁原味。”
管涔仙草公司的的配方茶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燕教授指导下研发出来的,“我们是2021年主动上门找人家寻求合作的。”张燕教授本身在宜兴也做茶,“古宜红”品牌打得很响,网名叫“紫宜老师”。今年7月,这位教授还专门来了一次宁武。王学锋强调,张燕教授最大的功劳,是把毛建草写入教科书里。
王学锋告诉我们,鑫锐种养专业合作社30名社员中有26人是农民,都是当地种植能手。在专家和培训下,他们学习掌握了新的种植、加工技术收入,收入比非社员高30%。刚开始做茶,合作社以购买老百姓采摘的野生毛建草为主,至今每年收购量仍高达10万斤,累计收购鲜叶100万斤,货源地已扩展到晋城、古交、浑源、灵丘等地,带动80多户脱贫困增收500万元,被评为市、县“先进专业合作社”和“县级扶贫车间”。
注册公司后,他们又在本县的阳方口镇建立了毛建草育苗基地,在南屯、虸蚄庙、营房沟、芦草沟、河西等5个村以每亩80元的价格流转撂荒地1366.2亩,发展毛建草种植基地,每年直接向村民支付108800元,带动200户脱贫户每年通过流转费户均增收1000余元,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周边农村200余名剩余劳动力通过参与生产,也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今年,企业自有基地毛建草亩产300斤,总产量达108000斤。
刘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