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五全为基、六有为要’的总体思路,不断开发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了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市场监管重点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介绍。
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放宽、登记便利化助推经济活力
我省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包括放宽市场准入和提升登记便利化。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名称预先核准、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规范经营范围登记、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施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等。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截至2023年10月底,全省经营主体数量达到429.5万户,其中企业数量120万户,个体工商户数量达到300万户。日均新登记经营主体2825户,是商改前的3倍。
深化登记注册,建立标准库,方便信息变更,推行证照联办,实施经营主体迁移和统一市场准入规则,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和时间。优化电子化登记系统,提供在线办理服务。推进注销便利化改革,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并引入代位注销机制解决注销难问题。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清单化、动态化管理涉改事项,拓展告知承诺制事项至88项,降低经营主体的准营成本。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培训,确保政策的落实和业务流程的规范。推进经营主体歇业备案,助力企业“休眠”蓄力、“整装再出发”。宣传市场主体歇业备案管理办法,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采取配套措施,降低经营主体维持成本。加强政务窗口作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指导登记机关强化宗旨、责任和服务意识,严格执行规范,为经营主体提供贴心服务。
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扶持、保险保障助推经济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个体工商户实现蓬勃发展,从2013年的100.17万户增长到目前的300.1万户。个体工商户在吸纳和稳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的实施意见,提出23条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帮扶力度、加强服务保障。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扶持试点,根据不同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实施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政银合作贷款支持和“惠企直通车”专项行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我省在全国首创开展的个体工商户“惠商保”项目,从论证到落地实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项目实施两个月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10月31日,“惠商保”项目累计赔付3275户,涉及批发零售、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多个行业,赔付总金额1747.59万元。此外,还建立了省级“惠商保”项目调度中心,每日调度保险保障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信用监管:数据质量提升、合规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三个监管”,夯实“信用监管”基础,用好“智慧监管”手段,在服务经营主体发展、创优营商环境上取得明显成效。信息归集公示和数据质量提升,通过多项措施,提高了企业年报公示率和数据质量。全省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6.67%,连续五年名列全国前茅,数据质量位列全国第一。省局推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监管模式,规范监管要求,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同时,与其他地区建立了跨区域、跨省的信用监管合作,打造立体式监管新格局。此外,通过指导企业合规建设,为经营主体提供基本指引,促进了合规经营。着力信用风险分类,实现精准监管。截至10月底,共开展部门联合抽查4900余次,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率达93.86%。
着力失信联合惩戒,构建监管闭环。截至10月底,全系统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8.85万余户,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任职资格限制1.35万余次。着力开展信用修复,助企纾困解难。截至10月底,累计办理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2700余户,办理经营异常名录移出和个体工商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113.8万余户。
网络交易监管:构建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网络市场秩序
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建全网络市场规制体系。强化监管执法,着力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加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督促下架商品信息84条,立案查处案件21起,有效净化网络市场环境。督促落实安全责任,清理删除违规信息92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2家,各部门共立案查处案件20起,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压实电商平台责任,促进网络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强化平台合规监管,指导平台健全规则3项,修改优化协议规则条款40条。研究制定《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主体责任清单》和《网络交易经营者合规经营责任清单》。指导督促电子商务经营者全面落实以“亮证(行政许可证)、亮照(营业执照)、亮规则(平台规则协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示义务,不断健全优化协议规则,消除网络市场信息不对称,更高程度保障消费者和平台内经营者合法权益。
广告监管:严打虚假违法广告,维护市场秩序
聚焦广告领域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持续保持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民生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的高压严管态势,不断提高监测效能,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组织开展借主题教育搞不当营商活动等涉导向违法广告整治工作。依法查处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或者社会影响大的违法广告案件17件,组织广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459次,发放宣传资料1.8万余册。
持续推进医疗美容市场乱象治理工作。依法查处医疗美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办结案件69件,向公安部门移交案件1件。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刊播“正确对待医疗美容”公益广告6.8万余条次。
严厉打击“神医、神药”等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监测互联网媒体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37.4万余条,传统媒体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1400余条,查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违法广告222件,罚没金额156.1万元。
集中开展互联网广告整治行动。查处一批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案件。公示“恒威房地产互联网违法广告案”等11件互联网广告违法典型案例,起到震慑作用。
本报记者王星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