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平台经济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那么,到底什么是平台经济?
购物逛淘宝、京东,吃饭上美团、饿了么,娱乐刷抖音、快手,交流用微信、QQ,出行用滴滴、花小猪,租房用安居客、贝壳找房……这些都是平台经济的具体体现。简而言之,平台经济根植于互联网,在本质上就是市场的具化。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但其一端链接着万千商家,一端维系着广大消费者,对我国稳定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平台“畅通”了消费需求,在倒逼传统批发零售业转型发展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乘势而上,大力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发展
今年7月,我国召开平台企业座谈会时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平台经济大有可为。广大平台企业要坚定信心向前看、练好“内功”加油干,努力破解“成长的烦恼”,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这无疑为一众朝气蓬勃的网络平台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事实上,我国平台经济早已不断融合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领域,不仅有效提升了供需便利度,推动了产业转型,还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必修课”。早在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就出台了《山西省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结合平台经济特点和企业发展差异化需求,创新服务、创新生态,多维度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除了京东、阿里、美团等一众头部企业飞速发展外,本地平台经济发展势头同样迅猛。诸如我省致力于大宗商品流通的“快成物流”和零售商品贸易的“美特好到家”等等,都有着数量不菲的用户。
“新鲜蔬果品味生活诗赋,万种好物惊艳时光不负,美好生活尽在美特好。”平台企业会根据掌握的数据,对用户的消费偏好、消费层次、消费习惯等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可将产品供需匹配精确至个体,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激发、发掘用户的潜在消费欲望。
顺势而为,合力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然而,任何新兴行业的初期都会面临着混乱和无序发展的问题。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继续发展的空间减少,就出现用垄断行为来限制竞争、谋取利益。随着这类行为越来越多,“二选一”、“大数据杀熟”、违法集中等行为频发。
美团、阿里、腾讯接连被罚……对于行业的种种乱象,政府部门同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从2020年“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2021年的反垄断“大年”,到2022年“常态化监管”,一直在努力促进平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共享。
为提升我省平台经济领域管理服务能力,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监管机制,构建全链条全领域全方位常态化监管格局,日前,省市场监管局、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等十三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强化常态化监管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共6个方面22条,坚持协同监管、依法行政、创新发展、数字赋能原则,旨在全面深化山西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山西”实现“数字转型”的战略布局,提升山西省平台经济领域管理服务能力,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监管机制,构建全链条全领域全方位常态化监管格局。
“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明确平台的作用和边界。”省社科院经济所张保华认为,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监管方面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遵循“优化治理、遏制垄断、保障安全”原则,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平台经济的新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