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7版:市监论坛

从标准化视角对标柳州螺蛳粉助力浑源凉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浑源凉粉和柳州螺蛳粉,二者一南一北皆是地方特色小吃,制作技艺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深受大家喜欢。但浑源凉粉产业相较于柳州螺蛳粉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其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将浑源凉粉打造成“金字招牌”,打造成地方特色鲜明、产业体系健全的现代特色产业,柳州螺蛳粉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和学习的案例。

一、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状况

  “螺蛳+粉”的搭配吃法,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柳州夜市。从2014年10月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开始,柳州螺蛳粉坚持走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螺蛳粉制造为延伸,逐步形成集休闲农业、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带动一二三产全面开花。2022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额达到182亿元,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600亿元,连续两年邮政快递年寄递量突破1亿件。短短数年间,柳州螺蛳粉就实现了从夜市路边摊走进工业园、从街头小吃升华为百亿大产业。

二、从柳州螺蛳粉看标准化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柳州螺蛳粉产业能实现迅猛发展,在于其在经年累月的作坊堂食过程中,迅速找到了规模化、持续性的产业化发展路径。这一过程中,“标准+”的理念贯穿始终,将全产业链各环节、各要素联动起来。柳州螺蛳粉产业质的飞跃离不开标准化的加持,也充分印证了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前提,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
  (一)基础性作用。为保证柳州螺蛳粉的质量安全和“柳州味道”的独特品质,柳州市专门成立了螺蛳粉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纳入《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作为地方法规实施,完善螺蛳粉基础通用与安全,原材料种养,生产与经营等场景应用等全产业链6个子体系564项标准,其中现行适用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480项,新制修订标准84项(省级地方标准4项,市级地方标准50项、团体标准30项)。通过建立涵盖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专家库,有效补强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为螺蛳粉产业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形成了对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和风味特色标准全保护、严保护和强保护的工作格局。
  (二)引领性作用。柳州市全力推进标准实施应用,探索建立“标准示范+试点带动+辐射推广”模式,筑牢产业发展新路径。整合政府、技术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优势,用标准化的理念规范种养、生产、经营和监管,实现原料、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有标可循、有准可依,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辐射带动竹笋、螺蛳、豆角等螺蛳粉上下游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促进螺蛳粉产业向“企业标准—标准化企业—标准化园区—产业品牌”的模式转型升级。同时,在农业农村、文旅、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大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的基础上,宣传发动社会公众同步监督,形成了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三、浑源凉粉产业化发展正当其时

  浑源凉粉作为享誉省内外的地方特色小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其产业发展需要不断集思广益、拓宽眼界、打开格局,抢抓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机遇,打造“小凉粉大产业”。
  从政策角度看,今年3月,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部委首个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专项文件。《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为地方因地制宜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指引,也将有力促进原料产区、企业主体和消费市场的衔接,促进技术、装备、创新等要素向特色食品产区流动。
  从政府层面看,浑源县围绕做大做强浑源凉粉特色品牌,将发展浑源凉粉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明确了“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并规划建设了浑源县凉粉文化产业园。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卢东亮在浑源调研时也强调要全力把凉粉产业打造成地方特色鲜明、产业体系健全的优质产业。抓实浑源凉粉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大同市实施“融入京津冀 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实现“八型八地”建设目标的具体行动。
  从供求关系看,浑源凉粉既是本地百姓喜爱的小吃之一,也是外地游客到大同必吃的美食,近年来美誉度持续攀升,一碗“带得走”的浑源凉粉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浑源凉粉仍以堂食为主,凉粉生产还处于落后和散弱局面,生产效率不高,有一定规模的品牌屈指可数,因此,加快推进浑源凉粉产业化发展恰逢其时,也势在必行。

四、对标柳州螺蛳粉,以标准化助力浑源凉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严格的标准是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健全标准体系是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浑源凉粉应主动对标柳州螺蛳粉,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特色小吃产业化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推进浑源凉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一)以健全政策体系为基础,凝聚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凉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凝聚多方合力整体推进。要借鉴柳州螺蛳粉“党委政府领导,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广泛参与”的模式,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高位构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首先,要健全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按照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的总体目标,加快编制中长期规划,对浑源凉粉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将浑源凉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发展规划。其次,要凝聚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在已有的农业、气象、文旅等市级标委会基础上,成立浑源凉粉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标准化专家团队,由发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工信、商务、文旅、卫健、气象等部门提出地方标准制定需求,广泛发动科研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团体、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浑源凉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标准研制和宣贯推广。
  (二)以增强产业链稳定性为目标,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发展产业、打开市场,必须从作坊堂食和单纯卖产品的观念束缚中走出来,构建全产业链覆盖、运行有效的标准体系。要借鉴柳州螺蛳粉“纲举目张、协调统一、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模式,结合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全面布局。要以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为“纲”,保障浑源凉粉质量安全。“舌尖上的安全”是当前大众消费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而“最严谨的标准”又是“四个最严”的核心。要根据《山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加快研制浑源凉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同步对接省卫健委审批发布,以严谨的标准严控食品安全,守牢食品安全底线。要以体系内其他标准为“目”,保障浑源凉粉独特品质。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发展是趋势也是必然。要着眼原材料种植、速食产品研发生产、品牌创造运用等各个角度和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凉粉文化游等场景应用,加大标准研制力度,带动预制菜生产加工、凉粉非遗传承研学游等关联产业发展。比如,可结合浑源凉粉传统配方、工序和现代科技、工艺,研制预包装浑源凉粉地方标准,保护浑源凉粉纯正味道,规范传统小吃制作工艺,为浑源凉粉速食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标准支持;围绕浑源凉粉文化产业园的文化感受、风味体验、营销服务、加工展示等功能定位,进一步挖掘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研制浑源凉粉文化旅游服务地方标准。
  (三)以试点示范带动为支撑,创新标准示范和推广模式。今年以来,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建设特色专业镇标准化试点、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山西标准”标识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地方特色产业拓宽产业标准路径奠定了基础。要借鉴柳州螺蛳粉“标准示范+试点带动+辐射推广”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制定标准、推广应用标准的能动性。一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和浑源凉粉商会等社会团体发挥专业优势,共同开展凉粉产品创新研发和标准研制,制定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推动符合条件的浑源凉粉生产加工企业在产品上加贴“山西标准”标识,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二是优先组织综合条件相对成熟的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探索,引领试点企业运用标准化理念和方法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打造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树立行业领军品牌,以典型示范带动周边企业标准化生产经营。三是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动浑源凉粉文化产业园创建特色专业镇标准化试点,积极打造标准化园区,以有形园区带动产业链品牌集聚。
  标准化作为浑源凉粉产业发展路径的重要切口和关键一环,必须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标准的提档升级,助力产品品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层层递进打造浑源凉粉品牌形象,真正把凉粉产业打造成地方特色鲜明、产业体系健全的优质产业,更好地送凉粉出同出晋,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作者: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高峻峰 高丽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