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市场新潮

网络社区团购:一种新的购物方式

  • 图片来自于网络

  •   “新鲜柴鸡蛋55元一箱,必胜客牛排23元一片,意面17元一袋。”10月26日,“团长”的群公告刚一发布,微信群里的居民便迅速响应,短短几分钟,购买的人已经接起了长龙。
      购买简单、送达及时、省时省力……网络社区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线上购物模式,主要通过社区居民在线团购下单,然后统一配送到社区的方式进行,不仅能够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够帮助消费者避免“选择困难症”,有效提高购物效率。

    社交与团购共赢

      “我们小区的团菜群是小区开洗衣店的大姐在去年建立的,当时小区里很多人都在他那儿团菜,团购价格便宜,而且菜品也很新鲜。”太原市民赵女士表示,起初团购是为了图个方便,现在已经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事实上,网络社区团购的出现,早已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团长”在群里发布消息,用户按需提前下单,次日便可送达提货。通过团购,社区居民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得到商品,同时避免了到超市购物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小区里的邻居们经常会在群里晒团购过的生鲜菜品,大家一起交流互动,既拉近了邻里关系,还能让大家对团购的物品有更直观的认识,因为大家彼此也都熟悉,不同于网店刷好评的那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大家避坑。”赵女士介绍说,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自己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线购物,特别是对于食品和日常用品,更多考虑的是价格和配送时间。
      很显然,社交传播是社区团购的重要推动力,它能够有效地扩大团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但同时,社交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信息过载、用户流失、信任问题等。

    监管与自律并驱

      随着网络社区团购市场的日益繁荣,大型电商平台和各种新玩家都在加速入局,使得社区团购市场更加分散和多元化。对小区居民来说,“团长”有的是熟悉的邻居,更多的却是陌生人。
      “有时候看群里面其他人不知道发了个什么链接,点开要不就是一个团购小程序,要不就是陌生人的网店。”赵女士表示,自己团购还是选择信得过的,与其在不知名的小程序购物,还不如在京东、淘宝等大平台下单。
      事实上,人们在网络社区团购中踩坑的也不在少数,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以次充好等一系列问题,也让众多消费者头疼不已。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一件涉及“社区团购”的案例称,今年3月,因一家食品店的经营者对普通食品虚构夸大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诱导消费者购买,最终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最终罚款12.5万元。
      团购活动是否报备?货源从哪里来?发货、退款是否有保障?……面对这些问题,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社区团购经营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针对网络社区团购经营行为,推行网络市场公平竞争监管方式,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常态化监管,促进网络社区团购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在网络社区团购禁止性规定方面,《意见》明确指出,不得实施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通过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等违法实施垄断行为;不得实施商业混淆、商业诋毁、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危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得采用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
      山西硕明律师事务所的梁益律师提醒消费者,正规平台在货物品质、配送、售后等方面均有保障,要优先选择正规网络平台组织的社区团购套餐。一旦出现“团长”失联、商品久拖不发、产品质量问题等情况,及时将相关证据材料向公安机关、市场监管等部门提供,以最大程度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告诫团购平台商家,一定要认真遵守《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否则,必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本报记者王洋

    相关阅读
    拓展消费新渠道

      近年来,以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为代表的新消费渠道迅速崛起,为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6.7%。新消费渠道的兴起,对推动实体零售业的复苏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线上线下的探索尝试,促进了新消费渠道兴起。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渐渐熟悉并接受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消费模式。新消费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不仅降低了购物成本,还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更促使线上线下商家从竞争走向合作,实现线上线下共赢。
      一方面,新消费渠道拓展了零售市场的边界。传统的零售市场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时间,而新消费渠道打破了这些限制,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购物。这使得零售市场覆盖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提供了更多销售机会。以即时零售为例,消费者在线上交易平台下单,线下实体零售商接单,从拣货打包到配送上门,基本在1小时内完成,从而实现“依托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本地即时需求”的目标。
      另一方面,新消费渠道促进了零售业数字化转型。为了适应新消费渠道发展,零售商们纷纷加大了对数字化技术的投入,推动了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零售商的运营效率,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购物体验。借助线上平台,实体企业得以实现销售渠道的拓展,同时,线上平台所沉淀的销售数据可以助力实体企业更加精细化运营。
      也要看到,新消费渠道的崛起也给零售业带来了挑战,不仅竞争日益激烈,也对零售商数据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零售业要积极应对,抓住新机遇,迎接挑战。
      加强对新消费渠道的研究,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物习惯,为新消费渠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面对“拥抱线上”带来的全渠道竞争,实体企业应借助线上开拓业务,维护并扩展新的消费群体,降低商品分销成本,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引流。
      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购物体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服务。线上企业不是简单地与实体企业“1+1”,应利用大数据智能推荐实现供需精确匹配,不断加强企业流量扶持、市场营销、数字化系统等方面的能力,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加强与供应商合作,确保产品供应和库存平衡。
      新消费渠道在消费扩容、行业创新和社会就业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效应,零售业应抓住新机遇,通过加强研究、加大投入、强化合作等方式,不断拓展和用好新消费渠道,促进消费市场以更丰富、更创新的业态模式和消费品类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激发消费新增量。

    冯其予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