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电商平台推出金卡会员服务,开通后可以获得消费券等优惠福利,但消费者反映,这项业务却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可以开通,有少量消费记录的账号可以开通,而经常消费的却无法获得开通资格,这是怎么回事呢?
金卡会员怎么不能开
“为什么我就没有金卡开通的渠道?”“金卡我都不配拥有吗?”“我就想知道,啥时候给我金卡。”“实名羡慕金卡资格。”“谁有金卡券,我花钱买!”这是太原市民瑶瑶手机微信群中的部分聊天对话,类似这样的话语还有很多。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众多消费者对于某电商平台的金卡会员非常感兴趣,却苦于没有获得开通资格,正在想方设法地了解如何可以开通。
究竟是什么样的服务引得如此多的消费者感兴趣呢?记者调查得知,金卡会员是该平台推出的线上商城会员服务,19.9元可以获得为期3个月的会员资格,金卡会员期间,购买商品可以享受商城折扣、无门槛消费券、大额消费券、退货运费券等。如消费者反映,记者在该平台上多番查找,并没有找到开通金卡的通道。记者联系平台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平台回复:“目前,商城金卡处于测试阶段,入口随机开放,没有入口的用户敬请期待。”
然而,有消费者反映:“入口不是随机开放的,我经常用商城反而不邀请我开,家里人从来不用商城的号却轻而易举可以开。”“像是被大数据‘杀熟’了,我试过好多个号,经常买的也是不被邀请,反而今年就买了一两次的小号被邀请了。”
大数据“杀熟”引消费者不满
大数据“杀熟”是什么?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苗先生介绍,很多经营者会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及收集,对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以及收入水平进行了解,然后将某一件商品用不同的价格售卖给不同的消费者。除了类似会员卡开通资格外,常见的还有叫外卖、订酒店,会员价比非会员贵等等。
对此,许多消费者表达了不满,认为商家这样的操作实在是让人寒心。瑶瑶谈道:“我非常热衷于网购,‘双11’期间我有一些大件需要购买,非常需要开通金卡会员,然而我多番搜索、查攻略、问客服、甚至还找平台投诉都没有成功开通,真的非常生气。”
记者了解到,大数据“杀熟”的行为早有先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山西成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闫艳军介绍,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中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此外,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印发并实施《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也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进行了界定。
买卖消费券不可取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现象,不少消费者急于使用金卡优惠券,在网络上开始四处有偿“求购”起了优惠券,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也有许多人发布消息、帖子宣称自己有优惠券,可以出售。记者询问得知,600元的优惠券可以卖到150元,另外还出现了“代拍费”等额外费用。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卖券”“代拍”等甚至已经不仅仅存在于普通消费者中间,一些“黄牛”看到商机,开始组织大规模的收券、再二次销售的行为。
为此,闫艳军提醒道:“不论是买券还是卖券都不可取,这涉及到消费者自身的切实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信,恪守承诺,要基于活动规则,利用自己的真实信息合法获取消费券,发生真实的交易行为。此外,私下交易消费券难监管,容易发生消费纠纷。同时,虚假交易套取消费券还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本报记者余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