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理论交流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新选择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化仅存在西方式发展的单一选择,而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则审时度势探索出了完全区别于西方的新方案。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来分析中国和西方在发展模式、价值追求、目标导向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新选择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走向现代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长期以来世界普遍存在“现代化=西方化”的错误认知,而中国在厘清现代化脉络之后摆脱模仿别国发展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有别于西方的新方案。

一、发展模式不同

  现代化是工业革命后人类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深刻转变所经历的剧烈变革,中国与西方国家要根据历史文化、民族基因等来选择,所以二者在发展模式上各具特色。

(一)西方:串联式的发展

  西方最先从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开始,随之出现革命运动,之后发展到其他领域,呈现着串联式发展的特点。西方式现代化整体上都是笼罩在资本逻辑之下,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人类的长久发展。比如: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后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别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第三世界国家的外贸出口;在气候谈判中拒绝承担历史责任等。

(二)中国:并联式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各领域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号召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二、价值追求不同

  西方式现代化片面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难免使人沦为资本的附庸和奴隶;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超越了简单化、片面化的价值追求。

(一)西方:追求利益最大化

  西方式现代化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财富积累和社会发展的加快,然而,这种模式也逐渐显露出了一些弊端。它是通过剥削手段建立起来的,对外侵占掠夺;对内无节制剥削劳动者,使劳动者成为被政治操控的工具,沦为单向度的人。资本逻辑下只关注物质利益、忽视社会价值也是西方式现代化的缺陷之一。

(二)中国: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在人类减贫历史上创造出了奇迹,这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上。

三、目标导向不同

  西方式现代化的外部目标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霸权体系;而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人类的大视野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一)西方:建立霸权地位

  资本逻辑主导下,一些西方大国将现代化目标定义为建立霸主地位,不愿也不会与别的国家利益共享,“有我无你”“零和博弈”是信条,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种理念指导下的西方国家,在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如恐怖主义、重大传染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时,选择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来转嫁危机。

(二)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一方面,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倡导着文化多元化,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积极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将国际政治、普遍安全、经济繁荣、文明开放以及美丽生态纳入其中。这一努力是在坚持中华民族胸怀天下情怀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局,秉持着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原则,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中国的积极方案。
  比较视域下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更加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发展逻辑的新路。踏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我们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探索现代化的新路径,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韩保江,李志斌.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挑战与路径[J].管理世界,2022,38(11):29-4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5]刘志刚.中西方现代化的不同逻辑起点、模式选择与价值追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01):76-84.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