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它能够支撑我们的行走和跳跃,是最容易受损的关节。如果踝关节受伤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和康复,踝关节再次受损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踝关节不稳是一个典型的运动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从而引起踝关节不稳定,从而引发频繁的扭伤。大约40%-80%的踝关节扭转会转变为慢性踝关节不稳,主要表现为“打软腿”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期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重塑患者下肢神经肌肉控制功能,减少相关的医疗费用。
关键词:神经肌肉理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观察
根据个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神经肌肉理疗方法采取对角线和螺旋形锻炼模型,通过运动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增加本体感官投入,提升神经肌肉反射及运动感受,进而达到改善肌体功用的目的。陆敏研究发现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独常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许梦雅研究发现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可诱导26块面部表情肌产生正确运动反应,促进面肌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效改善体征,缩短疗程。陈蓉研究发现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扎能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痛症状及手部肿胀程度,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根据以上可得出,如果进行神经肌肉理疗会使慢性踝关节不稳症状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采用神经肌肉理疗方法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进行理疗康复,并观察其疗效,旨在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静态平衡仪测试
(一)测试指标: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 RT)、方向控制(Directional Control,DCL)、睁眼站立于坚硬表面的平均重心摆动速度(FirmEo)、睁眼站立于海绵垫的平均重心摆动速度(Foam-Eo)、闭眼站立于坚硬表面的平均重心摆动速度(Firm-Ec)、闭眼站立于海绵垫的平均重心摆动速度(Foam-Ec)。
(二)测试方法:测试采用感觉整合和平衡的临床改良测试(CTSIB)评分系统,测试环境要求光线明亮且安静。按照测试标准,受试者光脚站立于设定位置上,测试其处于睁眼、闭眼、坚硬表面及海绵垫4种不同站立条件下的平衡控制能力。每种条件下要求保持静态站立姿势时间30秒,脚、头、手臂不得移动,为保证测试的安全性,全程有保护。
(三)注意事项:E0S测试时受试者应避免受到视觉干扰;ECS测试时受试者应避免受到本体感觉干扰。
二、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e,SEBT)
(一)测试指标:前侧(ANT)、外前侧(ALAT)、外侧(LAT)、外后侧(PLAT)、后侧(POST)、内后侧(PMED)、内侧(MED)、内前侧(AMED)。
(二)测试方法:受试者仰卧躺下,以3次取平均值的方法测量下肢大转子与内踝之间的距离。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双手扶腰,单腿站立在测试中心,开始测试时支撑腿屈髋屈膝,非支撑腿尽量向8个方向伸展,在到达最远距离时分别记录受试者每一次的刻度。测试的原始结果除以被测者的下肢长度,再乘以100,使数据标准化,该测试主要用来评估负重侧肢体SEBT的数据记录下的动态平衡稳定性。
三、6周神经肌肉理疗对DCL的影响
通过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理疗,不仅增强本体感觉的输入和踝关节周围的新陈代谢,还提高了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使其踝关节更稳定,康复效果更佳。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适当延长对运动员康复训练的观察周期,以获得可信度更高的结论,并保持跟踪随访,因为6周的康复周期太短,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可信度。
四、结论
(一)神经肌肉理疗可刺激神经肌肉和关节本体感受器,改善患者的肌张力,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二)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治疗后伤病减轻,体能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增强,从而对踝关节的稳定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建议
(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预防教育
加强运动医学的传播,注重运动前的热身,要学会正确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以便能够及时护理,减少受伤,尽量避免留下后遗症。
(二)运动后的恢复
在运动结束后进行局部的拉伸和按摩等,以便及时消除疲劳。
参考文献:
[1]王强,李洋.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本体感觉疗效[J].四川医学,2019,40(12):1250-1253.
[2]陆敏,祁玉军.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在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04):19-22.
作者:吉林体育学院 陈健 陈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