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理论交流

“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项全球性合作倡议,旨在促进欧亚大陆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共建和谐世界。在这一背景下,对汉语的传播和跨文化交际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的现状;其次,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与跨文化交际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这些挑战提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汉语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的可行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播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汉语传播;跨文化交际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出发,探讨汉语传播的现状、汉语传播与跨文化交际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的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愈加紧密,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据统计,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的5000多所大学设立了汉语课程,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这不仅反映了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也预示着汉语传播的巨大潜力。而且,当前许多国际企业将汉语作为招聘员工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有利于其更好地与中国的企业和客户进行沟通和合作。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与跨文化交际面临的挑战

  (一)语言差异是较大的障碍
  在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交流已经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然而,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这对于非母语使用者来说学习和使用难度较大。以汉语学习为例,尽管汉语的语法相对简单,但汉字的学习难度较大且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具体的含义,而英语等语言是由字母组合成词、由词组组合成句。这种差异使得汉语的学习变得复杂,成为许多西方人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
  (二)文化差异是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开始频繁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然而,即使两个人都能说同一种语言,但他们之间有些时候仍会产生误解,这种现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文化差异。这是因为,首先,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英语中的“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直译为“你是我眼中的苹果”,但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我的掌上明珠”,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喜爱。其次,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并且这些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往往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例如,中国人通常会用“吃了吗?”对朋友进行问候,而在西方,人们更常用“How are you?”来问候朋友。这两种不同的表达问候的方式,其背后的文化含义也有所不同。在中国的文化中,“吃了吗?”不仅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互相关心的表现,也是劳动人民朴素生活的反映;而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问候则被视为真诚和热情的表现。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一)加强汉语教育与培训
  为了提高汉语的普及程度,推广中华文化,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汉语教育和培训。首先,我国应加大对外国人的汉语教育力度。通过设立更多的汉语学习中心、提供更丰富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帮助外国人更好地掌握汉语。其次,应与沿线国家商议设立孔子学院等机构,以推广汉语。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窗口,可以为当地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汉语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师。同时,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最后,还可以通过建立汉语学习社群、组织线上讨论和分享活动等,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进而提高学习效果[1].
  (二)建立有效的语言服务系统
  为了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我国需要建立一个全面而高效的语言服务系统。该系统应涵盖语言翻译、语言咨询和语言培训等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首先,语言翻译是语言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其对语言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我国需要加速研发更加便携、高效、先进的语言翻译软件,通过提供准确、流畅的翻译服务,为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各方更好地理解和沟通。其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各国之间的合作涉及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为此,我国需要设立语言咨询服务中心,为各方提供专业的语言咨询服务。最后,语言培训也是语言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人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需要开设针对不同层次和人群需求的语言培训班,并为其提供系统的语言培训课程。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
  首先,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跨文化交际专业人才来说,掌握良好的对外汉语技能是基础。其次,了解沿线国家的文化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关键。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此,我国需要为这些专业人才提供广泛的文化教育,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文化知识,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沿线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在实际的交流中避免误解和冲突。再次,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还需要注重实践。为此,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文化交流活动等,让这些专业人才亲身体验沿线国家的文化和生活。通过与当地人民的互动,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沟通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我国还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建立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可以与沿线国家的高校和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邀请沿线国家的专家来华进行演讲和培训,以便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指导。

四、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为汉语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需要抓住这个机遇,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这些挑战,以推动汉语的传播,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语言传播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文化的传播。因此,在推动汉语传播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以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基金项目:2022年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编号:ZWRW22-028)。
参考文献:
  [1]郭晔丹,郭晔远.“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2.(作者:四川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杨卿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0-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