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一论述更加凸显了新时代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谓“课程思政”,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教育理念,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形成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各高校都应该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局面。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也不例外,教师应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践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推动开放教育会计专业长远发展
随着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企业管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要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过去传统的会计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忽视了对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的引导,导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割裂,没有融会贯通,无法满足新时代、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在培养会计人才方面应注重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融入诚信、真实、可靠等职业素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推动会计专业的长远发展。
(二)适应时代改革发展潮流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高校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需要,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时代在变化,对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要求也在变化。我们需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顺应时代改革发展的潮流。
(三)符合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目标
开放教育会计类专业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着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经济和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业务操作能力,能够理解财经法规、正确处理会计业务、编制会计报表并提出理财规划、适应会计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会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思政元素的融入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推动高校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其科学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融入会计发展史的教学中,把工匠精神融入会计业务处理中。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2023年1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包括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坚持学习,守正创新。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课程中,教育学生要真实、公正、合法地编制财务报表。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合理节约的习惯,理解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消耗,保护环境和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夯实专业能力,提升个人素养,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在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在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严谨认真,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
(二)教学考核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完善多维度教学过程体系
专业课程践行课程思政,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过程包括自学、授课、网上辅导、课程考核等多个环节。教师应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案例等多种形式融思政之“盐”于课程之“水”。开放教育教学考核可以根据成人学习特点,设立多维度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如网上资源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直播课授课情况(学习态度、课程互动)、教师问卷分析(问卷内容可以凸显思政元素的考核)、学习心得内容(撰写要求凸显思政)等。根据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设立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如学习进度、学习态度等,在每一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案中细化考核内容。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本课程属于随学随考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部分,各占课程总成绩的一半。在设计考核时,形成性考核的考核指标可以囊括直播课参与情况(占比10%)、视频课程学习(占比10%)、网上文本资源学习(占比10%)、网上实时答疑活动参与(占比10%)、两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各占比20%)、小组讨论(占比10%)、学习心得体会(占比10%)。终结性考核则更侧重对理论性、知识性内容的考核,同时也有思政元素的融入。这样的课程考核方案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
(三)建立团队协同机制,强化专业教师思政能力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课教师在具备扎实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需要挖掘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收集案例,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融入思政元素。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多学科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学校应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学校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除了专业课程教师,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思政课教师、教研室同行等也需要高度配合。学院领导根据建设方针,落实思政育人任务,落实监督检查机制。思政课教师、教研室同行从各自角度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等进行评价,完善教学细节。这样一来,全体教师会形成强烈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2020jyxm0269);安徽开放大学、校级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JSZ2020YB21);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示范课项目“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2020SJJXSFK0462)。
作者:安徽开放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