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稳中求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升,但是仍然有一些职工由于意外、重病、灾害等原因出现生活方面的困难。作为联系员工的纽带,工会组织是维护职工利益的主体,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困难职工改善生活状况,渡过难关,而如何进行帮扶是新形势下工会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需要改进之处
多年来,企业工会实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为困难职工提供组织的帮助和关怀,其帮扶方法、内容和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一是顶层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涉及社会保障的帮扶工作并未获得完全的支持和认可,在相关政策和规定制定时,工会缺少参与,忽略了和员工之间的交流。二是工会帮扶职能出现一定的边缘化问题,帮扶的力量有限,不能完全发挥其帮扶职能,很长时间以来,社会帮扶薄弱的现象给帮扶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使其被曲解和忽视,职能出现边缘化。并且很多工会的资源有限,因此造成帮扶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三是工会中的协同关系不足,在制度和组织结构方面存在一定不科学之处,造成了相互割裂、协调不足和职责交叉等情况,这是由于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并不完善,而且工会对社会化协作以及公共服务的参与意识不足,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推进。而且工会帮扶中缺少评估分析体系,对职工进行困难帮扶需要确定其困难的原因和困难程度,但是在很多工会的工作中,缺少完善的评估体系,有很多困难问题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估算,因此对合理帮扶,分配资金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新形势下企业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建议
(一)完善帮扶和监督制度
为提升工会帮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必须建立健全长期的帮扶体系,并在制度层面提供保障。首先,应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的参与度,建立畅通的建议和意见反馈通道,深入调查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向政协委员提出建议、通过工会政府联席会议等途径向上级反映困难职工的期望和需求,推动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建设。其次,建立精准帮扶结构,各级工会需深入挖掘困难职工帮扶的内涵,实施长效、常态和精准的帮扶工作,通过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完善分级建档机制、科学进行困难职工建档工作,细化申报材料、审批程序、帮扶办法等方面的制度,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困难职工。最后,应加强帮扶工作的宣传和监督,通过第三方评估、交叉检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对帮扶工作进行评估和核查,充分利用宣传文化阵地和媒体的作用,加强工作宣传,对成功的实践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对工会帮扶工作的认可和理解。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工会帮扶工作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二)提高工会帮扶建设
为加强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帮扶职能,提升服务能力,各级工会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面对帮扶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工会应充分利用自身职能,确保和推动基层工作的建设,实现队伍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科学优化,提高服务能力。首先,工会应持续发展和优化组织建设,实现企业工会、行业工会、商圈工会等工会体系的融合,建立联合工会,全面帮扶不同行业的职工。同时,规范组织运行和组织体系,将基层工作、工会建设等纳入工作内容,扩大帮扶范围。其次,确保充足的资金,健全资金筹集和管理制度,各级工会要完善资金筹集政策,对发放要求、帮扶标准和帮扶对象等进行严格审查,遵守制度,并强化审计、财务、权益保障等工作,强化资金管理和应用,拓展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工会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三)整合帮扶资源
为了持续有效地进行困难职工帮扶,各级工会应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和基础工作。工会应主动寻求党和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支持,提升其在帮扶工作中的地位,将帮扶任务纳入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整合和优化来自社会、工会和政府的帮扶资源,强化保障体系。首先,工会应完善协同帮扶的工作模式,建立社会力量、工会协调、相关部门负责、政府主导的协同帮扶体系。发挥不同组织在困难职工帮扶中的功能,建立与人社、教育、民政、医疗等部门的协调帮扶机制,推动帮扶工作的衔接。建立协调核查制度,帮助困难家庭进行金融、房产、社保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提高审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次,要提高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应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帮扶体系,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帮扶功能。加强和社会组织的协调合作,推动社会帮扶工作的开展。各级工会可以建立困难职工和社会交流的平台,利用当前的就业、救助、扶贫等政策,加强社会支持。最后,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的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通过不同形式的公益项目对困难职工进行支持。同时,加强公众参与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帮扶氛围。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形成更为高效和有序的帮扶机制。
综上,工会帮扶工作应明确困难职工的需求,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建设长效科学的帮扶机制,创新帮扶观念和思想,探索更有效、合理的帮扶办法,提高服务水平。
作者:大同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金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