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教育园地

基层党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与突围

  摘要:青年教师是党校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教师群体。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关乎党校的高水平发展、关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推进。本文综合对基层党校青年教师的样本调查和切身体验,深入查找基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力图探索突围之道,寻求策略方法,以期可为新时代、新时期基层党校青年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基层党校;青年教师;干部教育培训;困境突围
  如何做好政治理论的“布道者”和党性教育的“熔炉工”,作为一名基层党校青年教师,在近年来的学习工作中,我越来越觉得使命之重、职责之大,也认识到要做好党校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一、需求分析:精准把握党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素质要求

  “党校教员要用学术讲政治”这是党校建设的“一号工程”,对青年教师来讲这既是要求,也是方向。要想获得教学上的突围,首先必须要搞清理论来源,把握核心要义。学术理论关注前沿的探求,政治理论着重时代的变迁,作为党校教师,应灵活把握二者的关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国家、本省、本市要求,关心学员需求,既要讲清书本的“怎么看”,又要了解实践的“怎么办”,更要分析具体操作中“怎么办得更好”。由此,全方位的学理框架应包含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央、省、市政策要求,目标学科专业知识,学术研究前沿动态以及其它可为自己所用的信息资料。教师自身先将所要讲述的内容掰开、揉碎、消化、吸收,学懂、弄通,之后再找准转换点,为讲清楚、讲透彻、讲到位服务。
  “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用学术讲政治的首要原则就是“讲政治”,这就给青年教师划定了两条红线。首先,坚定政治信仰,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根本,是最高标准,是党校教师的政治底气。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要严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学术材料进行阐释。其次,恪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最低原则,是党校教师的政治底线。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威信、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校形象、维护学术形象。做到教学科研中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始终遵循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和人民的事业视为己任。

二、现实困境:深入分析党校青年教师的短板弱项
(一)领域确定难,学科定位上存在困惑

  选择专题方向,这往往是青年教师步入党校大门之后面临的第一大难关。在选择专题方向时往往会出现不配套的情况。一方面,熟悉的领域担心“恶性竞争”。基层党校的教学专题多有交叉。青年教师常会面临熟悉的专业领域已经没有可开发“地盘”的情况。因为担心与其他教师重叠造成“恶性竞争”而改变方向,却因领域不熟,难以深耕。另一方面,有难度的领域“能力不足”。当前“用学术讲政治”尚未有权威的标准,可借鉴经验也是少之又少,面对重点难点专题时,不知道怎么选择内容,不明确用什么学术,更不知道要怎么用学术去讲。面对两难境地,变则不熟,不变则会失去教学的机会,造成青年教师的举棋不定、浅尝辄止,难以深入钻研,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

(二)理论基础弱,学术运用上积累不多

  青年教师虽然在学校经过了系统的专业学习,但只是可以熟悉掌握自己专业的学术知识,对政策性知识了解不足、实践性知识知之甚少。造成讲课中用学术讲政治的考虑不周、能力不足,偏重就文件解释文件,就理论阐述理论,结合实际少,关注本地发展更是不够。比如经济学专业、法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观点大都来自上学时的通识教育和工作后的继续学习,应对学术课堂远远不够。同时,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发达,使得学员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前沿消息、教学内容,甚至是课堂实例等各种信息资源。正面的、反面的;理论的、现实的;国内的、国际的,良莠不齐、纷然杂陈。选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大量冗杂的资源,让各种资源“为我所用”也是青年教师面临的极大挑战。

(三)实践经验少,学术服务上成效不大

  客观审视青年教师,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年轻,因为年轻而实践经验不足从而导致信心不足。基层党校的学员,既有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也有新入职的公务员,还有各行各业的普通党员。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党校课堂的期待是不同的,普遍来讲,高层次领导需要理论指引,基层领导干部需要实践指导,普通党员需要方向引领,而由于自己的年龄、职务、经历等的局限,常感跟学员不是一个话语体系,无法站在同一视角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时,侧重点多放在从历史发展角度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意义”,从理论释义角度讲述“理解和把握‘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而对于如何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的是停留在宏观层面,参阅领导讲话、文件要求,对于本地实际、本地办法可操作性指导篇幅甚少。

(四)方法选择难,学术定力上自信不够

  青年人对于新生事物接受速度快、程度高,青年教师们大都能意识到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为丰富课堂形式、服务教学内容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授课中,大部分人仍因循守旧地使用传统讲授式方法,对新式教学手段极少涉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丰富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用全局性思维驾驭课堂、用专业性知识提供学理、用艺术性方式表达阐释。而一些青年教师由于经验短缺、能力不够、信心不足,也就形成了保守求稳的心态,畏惧创新。
  从辩证法角度,我们还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青年人同样具备自身优势。青年人有活力、有时间、有动力、有梦想,富有工作热情、接受新生事物快,没有先入为主的教条影响,便于充分夯实基础理论,系统钻研新课题新领域。青年教师应着力治本,补短板、强弱项,将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转化,破解唯实践论的怪圈,变青年教师为青年骨干教师。

三、实践突围:积极探索青年教师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专业化统领,明确方向,选好领域。
  老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决定性因素。青年教师应着力破解成长困境,首先要以专业化道路为统领,掌握专业理论,洞悉学术前沿,亲身实践完善。具体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选择那些其他教师尚未涉及的领域开展专题教学;二是走和谐相生的路,从主干课程体系中选取下一级的课程,比如文化自信自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建设这样一种从属关系;三是走交叉融合的路,放宽视野,在学科交叉领域寻找方向,比如,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国际政治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值得强调的是,无论选取了什么方向,都切忌“浅尝辄止”“三心二意”,要“心无旁骛,静谧自怡”,坐得住“冷板凳”,守得好“三尺台”。
  (二)学术化训练,丰富理论,增强自信。
  正人先要正己,明理先要明智。驾驭“学术讲政治”课堂,“德”是第一位的。党校课堂中存在三重学术,一是党中央安排的学术,二是干部需求的学术,三是教师自身掌握的学术。青年教师应增强理论功底,树立课堂权威,要掌握党校工作条例中规定教学内容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要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重点掌握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要大量积累能够增强党性修养、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的知识内容,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学理框架,理直气壮地讲政治。值得强调的是,在教学内容阐释时,内容正确为前提,还要转换得当,找准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的转接口,既要把学术问题转化成现实问题,又要注重学理分析,守正笃实,方可久久为功。
  (三)综合性运用,与时俱进,提升境界。
  党校课堂,政治是原则,学术是能力,教学技能是关键。要选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锤炼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教学方法上,践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访谈式以及路演推介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要善用资源,利用本地资源开展课程,比如在运城,利用夏县堆云洞进行红色革命教育,利用万荣李家大院进行“善”文化和家风家规教育。要善用形势,因势利导开展教育,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来运城博物馆考察。在博物馆,习近平参观了“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等展陈,详细了解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等,并听取运城盐湖的形成发展和历史沿革介绍。通过这样近距离的亲身感受,可以达到增强学员使命感、强化文化自信的效果。要紧跟时代,巧用“互联网+”服务教学,如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党校App等与学员分享教学资源,进行网络互动。
  教学语言上,做到“实”“达”“情”“形”。首先,说话要“实”,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杜绝假、大、空,做到有条有理、有血有肉、言之有物。其次,用语要“达”,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入题要准、重点难点要分明、逻辑要明确,杜绝“半截话”、偏题跑题、口语啰嗦。第三,表述要“情”,要注意语言的吸引力,教师首先要有自信、有气势、有鼓动性才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第四,讲述要“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声音洪亮、语速适当、熟练运用古语、术语、俗语、外语,善用他人之规矩,但要“有理”、“有度”、“有节”,切忌哗众取宠、牵强附会。
  心理素质上,青年教师要克服畏惧心理,有底气、有锐气、有勇气,不紧张、不怯场、不害羞。落落大方、神采飞扬,在遇到意外情况、突发事件时能够灵活应变,化危机于无形。
  理论的实质性,现实的必然性,运用的融合性,破解基层党校青年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困境,需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以时不我待的心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宝剑锋从磨励出”的勤勉,不负新时代给予青年教师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薛勇民.搞好党校课堂教学要着力在三方面下功夫.[N].山西党校报.2019-09-15.
  [2]王东京.关于用学术讲政治的几个问题.[N].学习时报.2017-08-04.
  [3]谷曼.砥砺前行做一名有政治底气的党校教师.[N].吉林党校报.2017-10-18.
  [4]朱留芝.抓实“四种能力”建设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N].山东党校报.2022-08-16.
  [5]闫红果.地市党校年轻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求生存”.[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8(2):107-108.

作者:中共运城市委党校 贾晓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