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本期关注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落地 支付市场将有何变化?

  12月17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如何影响当前的支付市场?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其将对金融体系和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此次《条例》的通过,一是有助于支付市场进一步规范有序发展。
  一方面,支付市场规范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更加健全。此次通过的《条例》监管法律层级更高,弥补了支付市场监管法规的短板,能够为未来支付市场的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提高监管效能。
  另一方面,支付市场面临的监管环境将更加全面、严格、细致。通过2021年1月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来看,该《条例》在功能监管理念对非银支付机构分类进行重新划分,包括储值账户运营业务、支付交易处理业务两类。同时,还提高了准入门槛,强化穿透式监管,加强了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准入和变更的监管,并大幅提高了处罚标准。此外,面临新的监管要求,未来支付市场或还会有所调整。
  二是有利于非银行支付机构专注主业,提升服务质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引导支付机构牢固树立‘支付为民’理念,坚守小额、便民宗旨,专注主业、提升服务”。这也为未来非银行支付机构发展指明了方向。《条例》的出台将有利于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用户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支付需求。
  三是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非银行支付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将有助于金融服务向农村或偏远地区下沉,让更多群众更便利地参与各类经济活动,同时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消费者信息、资金安全。

据《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