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党区法院荫城法庭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帮助4位农民工从“找不到的工头”处讨要到了29800余元“血汗钱”,该案从接收起诉材料到成功化解仅用时半天,问题得到解决的4位农民工激动得向法庭工作人员连声称谢。
12月7日,常某等4位工人来到荫城法庭,强烈要求法庭帮他们追回工资、讨回公道。原来,今年年初经过网络招聘,常某等4人跟随包工头刘某在西火镇某工地干活儿,工程完工后刘某欠下他们几万元工资,原本承诺第二天就结清,结果工人再次联系刘某时他说自己回黑龙江老家了。经过再三打听,常某等人了解到刘某的户籍地是黑龙江省,但常住地在河北,刘某现在一走了之,常某他们的工资该去哪儿要?眼看自己辛苦半年的血汗钱要打水漂,常某等人着了急,只好向法院进行求助。
荫城人民法庭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农民工诉讼开通“绿色通道”,遂将案件分流至诉调对接室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收案后,立即与刘某取得联系,并组织双方对欠薪数额、付款日期等焦点问题进行核对和协商。经过2个多小时背对背的协调沟通,最终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4位农民工的“薪”愁得以圆满解决。
本报记者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