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的光辉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指引前进方向的科学理论,成功扭转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因此,深入理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对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缘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视为自身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然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并不能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照搬照抄无法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落地生根。为了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真正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逐步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持续丰富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成果,以科学理论指引着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缘于中国共产党始终维系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一般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于,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本遵循,将人民群众视为创造历史、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保持着心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光荣归于人民、感情系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成为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面对错综复杂的改革发展形势和利益格局的强大底气。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缘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始终是寻找实践前进的突破点和理论创新的生长点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在磨难面前百折不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问题导向视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视为自己的责任重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党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发展任务提供了科学思路。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及时回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应对新挑战。
党兴则国家兴民族兴,党强则国家强民族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并且将其落实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才能发挥出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不断为党和人民各项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作者: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