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关注中医养生。跟着视频练习八段锦、三伏天晒背、藿香正气水泡脚、中药酸梅汤等养生方式一度爆火。去年,中医养生相关内容频频登上热搜,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学养生、学中医热潮。
自我治疗需谨慎
《2023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处于“健康状态”的居民占到48.8%,相较于2022年的53.8%有所下降;处于“中间状态”的居民占29.5%,处于“疾病状态”的居民占21.7%,均较2022年有所上升。情绪稳定、饮食规律和结构合理、按时起居、每天坚持适量运动的居民“疾病状态”比例较低。
为了能重拾健康的体魄,摆脱“脆皮”的绰号,年轻人主动把可乐换成枸杞水,从研究养生一路向学习中医进发。
还在就读大学三年级的小飞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中医体验活动时的画面。“中医通过诊脉和观察我舌苔的颜色就准确判断出了我的健康状况,很神奇。”随后中医在现场为他普及了中医知识,同时给出了日常保健方案。惊讶之余,一颗学习中医的种子也在小飞心里发芽。
最初,小飞仅是体验一些膏贴、补品、足浴包等,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在一次腹泻中,小飞决定采用艾灸自治,但没多久就开始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后经医生判断,可能是操作不当,灸量过大所致。
无独有偶,此前有媒体爆出,珠海市的王先生为了“祛湿排毒”自学中药养生知识后便网购药材自行煎服,然而连续服用3天后他突然晕倒,清醒之后还出现口周、颜面、舌头发麻,肢体无力和剧烈呕吐等症状。
学习中医别盲从
“学习中医是一个严谨漫长的过程”。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冯全管表示,现在不仅是年轻人,其实全民对养生保健都十分重视,在需求持续增长的今天,关注中医,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但在自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有一些年轻人在读过《黄帝内经》后,便认为自己可以治病救人,这样的想法其实十分危险。还有一些年轻人,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中医养生知识科普文章后,就开始盲目效仿其做法,这也是不可取的,网络中的内容良莠不齐,有的内容是经过专业医师指导把关的,有的则是企业营销号,内容质量堪忧。
冯全管认为,中医的核心还是“辩证、论治”。中医的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医里治病是有理论体系的。是药三分毒,在没有掌握药理药性的前提下,不要盲目给自己治疗,更不可以给他人治疗,遇到身体不适,还是应该先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无证行医涉嫌违法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曾有媒体曝光四川一“中医”在并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开设诊所看病,后被处罚上千万罚款的案例。
山西硕明律师事务所梁益律师表示,自学中医,向公众普及医疗知识,本身是件好事,可以让大众了解更多的医学常识。但是,在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前提下向不特定人开诊所看病,就会构成违法行为。
梁益介绍说,我国在医疗领域具有严格的立法。首先,自然人开设诊所具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核准登记的备案范围。自然人开设医疗诊所应当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其资格证对医师执业规定了具体的职业范围、职业地点、职业类别,医师应当在规定的职业范围或职业地点进行合法职业。
其次,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也有相关法律做出了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开具处方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之规定,依照流程,向患者开具处方。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医疗场所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开展消毒灭菌工作,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及时无害化处理。
最后,我国法律明文禁止自然人从事医疗活动。根据《医师法》规定,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属于无证行医。根据《刑罚》第三百三十六条之规定,情节严重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可能涉嫌非法收受药品。
本报记者曹翀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