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页面上标价14.6元10斤的砂糖橘,实为1斤试吃装。近日有多名消费者反映,网购时遭遇商家设置的低价陷阱,实际购买价格远高于店铺宣传页面显示的价格。
销售主图显示皮鞋10元一双,但消费者点进去后才发现,卖10元的是鞋垫,而皮鞋的价格是2000元;知名品牌的羽毛球拍仅卖38.88元?其实,这只是一种营销引流的假象,购买页面的最终信息显示,38.88元是羽毛球的价格,球拍的价格则要上百元……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都在玩这种商品与价格“两层皮”的把戏,通过移花接木等手段,在销售页面上用低价商品或特价商品的价格匹配高价商品的图片,人为制造一种“低价大酬宾”的假象,吸引消费者关注、点击,以达到吸引流量、增加点击率和曝光量的目的。
令人担忧的是,“用鞋垫的价引皮鞋的流”已经成了一种营销明规则,不仅很多商家“乐在其中”,而且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博主也在公然分享通过设置“阴阳SKU(库存量单位)”进行低价引流的技术和经验。
消费者应对低价引流行为多一分理性和警惕,注意保存商家的宣传、承诺信息或双方的沟通信息等证据,如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因商家的低价引流行为受损,应积极维权并向有关部门提供监管治理线索。
据中国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