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到来之前,本报记者走进基层,深入人民群众,感受民生温度,传递正能量,为新的一年注入新的活力。
临近春节,各地张灯结彩,迎新春活动丰富多彩,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节前太原的环卫工作准备的怎样?城市的路灯又有何变化?“人有三急”,群众如厕难问题有没有得到缓解……带着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进行调查。
精心“梳妆”
环卫进入春节模式
1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又在考验着省城环卫部门,早上7:30,记者看到,省城主干道的积雪基本被清扫干净。上午九时许,在太原阳兴大道上,三条道路也已清扫出两条多,道路非常畅通。
同日上午10:35,在太原杏花岭区金刚里小区,小区的积雪已被清扫干净。环卫工人正在紧张地倾倒垃圾。杏花岭区三桥片区环卫工人负责人刘卫国告诉记者,目前环卫工作已进入春节模式,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全部环卫工人都在加班加点收集、转运,保障垃圾不积压,卫生质量不滑坡,确保市民在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中迎接新春佳节。
来自太原市城乡管理局消息,从2023年12月26日起截至2024年1月17日,太原市已累计出动各类道路环卫机械化作业车辆9010辆,发布调度指令542条,完成深度清洗作业市政道路872条,累计作业里程37.46万公里,较去年同期提升16.16%。
当日,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宣传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太原每天收集、转运生活垃圾、陈腐垃圾、餐厨废弃物等5000吨左右,垃圾分类日均回收110吨左右。每日垃圾二级清运和转运环卫车辆作业里程达5.4万公里。预计除夕前夕垃圾量会达到日常的2倍左右。为了确保春节期间城市环境的干净整洁,太原环卫部门坚守岗位,收运“不打烊”,精心“梳妆”城市,每日刷新“干净指数”,为市民提供干净整洁的节日环境。
“城”心“城”意
点亮民生幸福路
“小路灯”照亮百姓“大幸福”。太原市城管照明中心用实际行动真正打通百姓夜间回家“最后一公里”。
近日,当接到太原市杏花岭区金刚里社区有灯不亮,照度昏暗的反映后,该中心第一时间组织维护人员现场查看,本着“服务群众不等不靠”的思想,快速高效完成小区照明设施改造工作,更换LED灯头10套,整修整治电缆300余米,切实改善小区内夜间出行环境,受到居民百姓赞许,并收到小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锦旗一面,真正做到光明服务“靓”龙城。
为扮靓太原市春节氛围,近日来,太原大街小巷开始悬挂起装饰灯。1月18日,虽然天色已晚,但工人师傅们仍在紧张地悬挂春节灯饰。随着华灯初上,夜幕下一组组精致、漂亮的春节景观灯亮了起来。
旱公厕清零
群众如厕难大大缓解
安装无障碍扶手,设置婴儿护理台,坐便器旁安装有紧急呼叫按钮……去年,太原市已完工101座,不少地方的新建公厕安装上了“高大上”的新设施、新设备,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如厕服务。
厕所方寸小,民生事为大。去年,太原市把解决群众“如厕难”列入民生实事。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新建二类以上公厕100座”,各县(市、区)、开发区按照市环卫中心的任务,全面展开选址、资金申请、手续办理、设计、施工等工作。
为实现公厕更加方便市民使用,太原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努力开发临街资源,有效缓解了太原市公厕数量少、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太原市城乡管理局表示,去年,太原市各城区已完成70家临街单位的登记备案工作,全市登记备案单位开放卫生间达814座。同时,太原全力推进旱公厕清零。2023年1至9月拆除改造116座,9月后拆除改造148座,基本实现了旱公厕清零目标。
太原城乡管理局相关人员表示,“小厕所,大民生”,公厕事关城市的文明形象和卫生管理水平,直接体现对民生的关注和改善程度。目前,太原全市公厕数量不断增加,群众如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缓解如厕难成效非常显著。
本报记者阎建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