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三面鲜红的锦旗就夺走了清徐法院所有人的目光,“一心为民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这是申请执行人农民工刘某一大早就等在法院门口,执行局干警们刚踏进大门时就向他们献上的“感谢礼”。
来自重庆的农民工刘某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启了自己的讨薪之路。远赴他乡打工,却迟迟无法获得自己相应的报酬,这让马上就要回家过年的他愁眉不展,迫于无奈的刘某只能求助法院,三个月前这个案件在清徐法院立案了。考虑到申请执行人年龄也大了,远途奔波打拼,生活压力也确实比较大,执行局干警们在接到案件后便马不停蹄开展执行工作。经清徐法院执行局干警多方协调努力,与被执行人及相关工程方数次沟通联系,终于在年前将全部案款打至申请人银行卡中,法院主动高效的执行力度获得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可。
当亲情遭遇遗产继承,碰撞出一系列纷争,亲情也在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董女士与董先生原是一对亲姐弟,奈何因为遗产继承亲情破裂,二人争执好多年甚至诉诸法庭。案件审结后进入执行程序,董先生更是多次传唤不到院执行,案件一度毫无进展,这让执行干警犯了难。
后经清徐法院执行干警多次联系,董先生终于接听了电话,他声称自己身体有病、儿子赌博,继承的钱款早已被挥霍一空,无法履行。但经过法院干警多方打听,发现情况并不属实,被执行人只是想逃避法律责任。而后,案件承办法官针对具体案情制定了执行方案,决定对董先生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拘留。在开展拘留工作期间,执行干警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释法析理、道明利害,希望他能够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最终,迫于执行压力,董先生最终同董女士达成和解协议,履行法定义务,当场履行部分案款并承诺余款分期归还,双方握手言和。
辖区内某建投集团承接了某事业单位的建设工程,但在结束工程后,该事业单位仅支付了一半工程款,剩余的三百万元迟迟无法给付,迫于无奈该集团诉至法院,申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采取了冻结存款、纳入限制高消费名单等执行举措,但是该单位因种种原因依旧未能给付案款。
执行干警通过数次沟通了解到,该单位负责支付辖区内数百名职工的工资,资金实在周转不过来,账户被冻结,职工权益也无法保障,矛盾升级使该单位有关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在得知具体情况以后,清徐法院执行法官联系县相关部门,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联调。经过调解后,原告也理解了被告的困难处境,被告也同意在解决目前面临的复杂情况后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及时支付案款。执行法官依照程序将被执行人银行账户解封,被告在及时发放完职工的工资以后,将剩余的工程款一次性给付,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本报记者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