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年8月,41岁的布里亚·萨瓦兰结束流亡从美国乘游轮返回法国。这位曾历经法国大革命洗礼,做过律师、法官、军官、市长的政治家从此再不问政事,专注于美食。而最终令其传扬后世的也不是他在革命年代的那些激情演说和激进行为,而是在临终前两个月才出版的一本被后人誉为“饮食圣经”的《厨房里的哲学家》,其中这一金句最为著名——“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而懂得吃的艺术的人要比不懂的人至少年轻十岁。”
人如其食。生活和食物息息相关,从生活里延伸出来的食物代表着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气质,甚至命定和运势。
食物串联一生,人生就是一个饭局。一生中,从小到大最隆重的事都必须体现在吃上——生日,吃一桌;祭日,吃一桌;工作了,吃;失恋了,吃……食物是最好的感情表达,也是最完美的人生比喻。工作是饭碗,失业是炒鱿鱼,嫉妒是吃醋。吃也是汉语里最活跃的动词,也是最有抒情意味的词汇。关于吃的词从形声意上都十分生动——蒸、煮、煎、熬、汆、涮、煲、烫、炙、卤、熏、炒、炝、炊、烧、炸、灼、焗、焖、烩、熘、焯、煨、烘、炖、煸、烤……连经国济世这样的大事都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从一个人对待吃的方式,就能看出他对生活和世界最真实的态度。
杜琪峰的《放逐》里有一场戏,五个杀手,在一阵噼里啪啦的枪战后,一路走来的兄弟情最终还是让他们决定放弃各自的任务再干一票,然后成全张家辉的自由和家庭。黄秋生择菜,吴镇宇掌勺,张家辉支椅子,张耀扬、林雪搭桌子。这是杜琪峰侠骨柔情的银幕表达,犹如欧美黑帮片里“教父”在出征前也常常会在家烧一锅“浓汤”来壮行。一部90分钟的电影,这顿饭就用了4分钟,而且还用了高对比的暖光,每个男人都那么的性感和美好。这一顿饭,是义薄云天的兄弟之情,又是温柔如水的家庭之爱。
吃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歌可泣的行为。一部电影吃好了,故事就走了心;一场恋爱吃好了,就有了浪漫;一个家吃好了,就有了幸福。《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和倪大红的夜宵吃出了江湖大佬的派头;《天下无贼》,刘若英的烤鸭吃出了欲哭无泪的伤痛;《狂飙》,张颂文和张译吃猪脚面的场景,比剧中二人任何其他场合的较量都更具戏剧张力。
时下有句比较矫情的话——“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吃就像甘苦与共的爱人和出生入死的兄弟,永远不会歪曲也不会欺骗我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欲望。一个人吃的每一顿饭,喝的每一杯酒,都藏着自己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和度过的点滴时光。《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和张曼玉对切牛排,看似平静而从容,但在小小餐桌上轰鸣的却是一次次的蓄势待发的隐忍。《爱情麻辣烫》里,和邵兵一见钟情后的徐静蕾隔夜清晨下楼买早点,结果端着豆浆和油条,却找不到是哪一个门。刚出炉的油条起初还生机勃勃、斗志昂扬,被徐静蕾端着敲错几个门后就渐渐躺平。那一刻,是这根先是憋憋胀胀,后又蔫头耷脑的油条成就了徐静蕾。
年岁渐长,那些与爱有关的食物早已渐行渐远,很多东西也再不复当初的惊艳,一如记忆中大多数初见的人。但也有一些食物的巅峰滋味,却永远留在了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回忆中,兼之那从不曾泯灭的热爱。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很小的时候,奶奶时常让我用一双小手拿住几根剥掉皮的麻杆,她颤抖着将之点燃,然后用一只手拿铁勺,里面放一点炒菜油然后放在恰到好处的火苗上,油开后用另一只手把事先搅匀的鸡蛋倒进去。就这样,我见证而且还参与到一道美味产生的全过程。这种烹饪方法环保、简单、快捷,立等即好。也就是从那时就喜欢上了炒鸡蛋,直至今日,每当吃炒鸡蛋时总会想起温柔慈祥的奶奶弯着腰驼着背为我炒鸡蛋的一幕。奶奶离开这个世界整40年了,但每当闻到炒鸡蛋的味道就会让我倍感温暖。看来,美食,真是可以吃下去的记忆。
一个家的幸福指数与厨房也可谓紧密相关。美食其实本身并没有情感,但做饭的人却可以赋予其以灵魂和爱。汪曾祺说自己“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想象在一个房子里,一张大桌摆在屋中最显眼的位置,每个人都在厨房各自忙碌,锅碗瓢盆轻轻碰撞,菜肴美酒香气飘来,柴米油盐,烟火缭绕,这样的家才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好友宋胜杰、侯海燕夫妇家的餐厅是在这个城市的同学经常和路经这个城市的同学必然光顾的所在。热情好客的夫妇二人每次给大家带来的不仅是满桌丰盛的佳肴,而每次二人总是一起下厨,分工合作配合默契的和谐场景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温馨家庭的模样和典范。幸福的家不一定每天好吃好喝,但一定是吃好喝好。餐桌上的每一道佳肴的最核心食材,都是爱。幸福就是——爱人在旁,美食在锅,好友想念,不问明天。
之前在知乎看过一个提问:假使当你正在度过生活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你想去干什么?一个高赞回答是,和家人吃一顿饭,和朋友喝一杯酒,去菜市场听听吆喝,去马路上看看人来人往。每个人在各自现实生活的沼泽里,没有谁活的身轻如燕,烦恼随手就有,艰辛随处都是,但只要暖了胃,也就暖了心,暖了心,一切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我的奶奶总说一定不要在饭桌上训斥孩子,那时,我以为这是因为会影响孩子的吃饭和身体发育。长大才知道,原来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吃一顿饭的功夫就是现实主义最浪漫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犹如《放逐》中的那4分钟。电影的最后,林雪在反反复复地不停追问:一吨黄金有多少?一吨梦有多少?一吨爱有多少?林雪的天问,其实在那烟火升腾、温馨美好的4分钟里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一顿饭。
孔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