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青少年用眼问题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为了避免孩子早早戴上眼镜,家长们是想着各种办法来预防。
“大路灯”不便宜
近期,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大路灯”开始在家长朋友圈兴起,号称可以让孩子拥有自然光般的感受。什么是大路灯?记者在网络上进行搜索,看到所谓大路灯就是外观类似街上的路灯,不过是用在室内使用的。据商家介绍,其核心原理就是通过漫反射实现光补偿,上光通过天花板漫反射对下区进行补光,来源于四面八方的光线也能让用光区域更加柔和。同时,商家通过特定的技术重新定义了光谱,将对人体有害的蓝光降低,有益的红光补全,以此来达到护眼的效果。
这款高度达到近2米的大号台灯价格却不便宜,记者在电商网站中搜索看到,“大路灯”的价格最便宜的也要2700元,3000—6000元是常态,更有甚者还有上万元的。
在商家的宣传广告中,自然光对人的眼睛是最有益的,而“大路灯”所发出的光源可以人为地模拟自然光,以此来达到护眼效果。一听可以模拟自然光,不少家长便“坐不住了”,认为:“现在孩子们的课业压力太重了,一个好的护眼灯如果真的能解决用眼问题,那卖的再贵也是值得的。”但也有消费者认为“大路灯”是智商税,消费者吴先生就认为:“这种灯外形基本一样,主要是说里边的灯,再贵能值大几千块钱吗?”
采访中,记者发现,选择“大路灯”的家长因为普遍不是专业人士,不清楚里边的门道,为了孩子的健康,多数家长选择的是大牌和贵的。
商家开启贩卖焦虑式营销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快速传播,家长们时常被网络营销所左右,不少商家也趁机开启了“贩卖焦虑”式的营销。
3月4日,记者在某电商直播平台上看到一款“大路灯”正在做专场直播,主播声情并茂地介绍着产品:“我们的孩子每天学习那么累,回到家还要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中学习,你于心何忍?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近视?就是因为接触不到太阳光,你想想,把这款‘大路灯’买回家,就相当于是让孩子重新在太阳光下学习,你想想这个钱花的值不值?总比日后去配几千块钱的眼镜,做上万块钱的近视眼手术来的香吧?”随着主播的大力推荐,这款“大路灯”销量果然见涨。
这样的营销方式也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反感,消费者王女士认为:“卖货就好好卖货,非要扯到家庭氛围、孩子心理健康等问题上就太过了,商家应该专注于产品本身,直观地介绍给我们产品优势就可以了,剩下的我们消费者自己会考虑,过多地制造焦虑,反而会让我们逆反,对产品失去好感。”
护眼不能只靠外在设备
“大路灯”真的这么神奇吗?记者咨询了解到,其实并不是所有环境都适合使用“大路灯”,如果周围环境比较暗,而台灯只能满足小范围的使用需求的情况下,才适合购买“大路灯”,以此来照亮更大一块范围。同时,不要认为使用“大路灯”就可以不开其他灯,忽明忽暗的环境更容易对眼部造成伤害。同时,如果要购买“大路灯”也不能只看品牌,消费者应该要求商家出具详细的照度、色温、光谱、炫光、照亮范围等参数,选择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产品。
其实,青少年用眼健康问题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但是,除了有效的“护眼装备”之外,近视防控还需要从更多方面下手。儿保医生强调,预防近视我们还应该形成正确的读写习惯,加强户外活动,定期进行眼部健康体检等等。
近年来,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与之伴随着的是儿童用品产品价格总体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有关儿童的吃、穿、用、玩具等往往备受关注,价格更是较普通产品贵出不少。不少消费者认为,此类型消费品应该回归产品质量本身,不应用虚高的价格而忽略实质内容。
本报记者余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