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网络购物早已不再是某些特定群体的专属购物渠道,各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网络购物经历。然而,近期太原市民张女士遭遇了一场骚扰式电话推销,实在“闹心”,让她对于网络购物的好感下降了不少。
消费者遭遇骚扰式电话推销
张女士告诉记者,不久前,她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代餐五谷粉”,想要日常食用用以调理身体。但是,购买后本以为给商家打了好评这单交易就会顺利结束,让张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商家开始频繁给她打电话说要加微信,帮助她进行售后指导。
第一次,张女士在接到自称该品牌工作人员的电话后,很客气地表示自己不需要,只需要按照说明书上服用即可。“但是没想到,后来这些所谓的商家客服接二连三的给我打电话,有时候说每个人体质不同,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量。有时候又说现在店里有活动,可以给我内部推荐。”张女士回忆说。然而,张女士的明确拒绝却没有让商家退却,对方依然换着号的给张女士打电话,同时,商家还用张女士的手机号搜索到其微信,在微信中不断重复添加张女士邀请通过好友。
“对方的客服还不止一个,我明确拒绝对方并要求对方备注不要再给我打电话后,隔一天就又会有一个不同的人再来打电话,搞得我不厌其烦,很生气地跟他们说不要再来骚扰我。结果对方不但没有愧疚之心,反倒也很不客气。”张女士告诉记者。
商家如此行为只为让消费者再次消费
采访中,张女士一再表示,这样的商家完全不懂得边界感,严重扰乱了消费者的正常生活,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困扰。
根据张女士的描述,记者采访了她购物的商家,然而,线上平台的客服人员却表示这样的行为属于售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品牌方并没有如此授意,可能是工作人员想要向消费者介绍店内优惠活动,也是想要保证产品的售后质量。但是张女士对这样的说法并不认同,“如果我需要这样的服务的话,我会主动咨询商家,而不是我明确表示不需要的情况下还要频繁被骚扰。而且我的个人信息都是通过他们自己的线上商店泄露的,对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记者也采访了其他消费者,发现有着像张女士这样遭遇“骚扰式推销”经历的不在少数,这其中,营养保健品似乎成为“重灾区”。消费者吴先生说:“一说到营养保健,就跟疗程、周期挂了钩,好像商家一下抓住回头客一般,想要拼命把这样的消费者发展成自己的长期客户,许多商家的客服甚至冒充医生、营养师来跟消费者沟通,最终目的都是让消费者进行再次消费。”
消费者可向平台投诉举报
遭遇这样的经历该怎么办?记者咨询了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对方表示,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向平台投诉举报,平台会对商家进行处理。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网络消费投诉越来越多,个人信息泄露也频繁发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轻则被商家联系“好评返现”,重则会遭遇电信诈骗等危害消费者个人财产安全的事情。
针对此类问题,除了向平台方投诉外,消费者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我国法律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山西成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闫艳军介绍,2020年工信部发布的《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发送商业性短信或拨打商业性电话。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也提出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应当守住底线,还网络消费“正气之风”,要想提高销量,应当做好自身产品的品质提升,而不是使用捷径失去消费者信任。
本报记者余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