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世界读书日

夜读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也是我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可是几十年来,由于工作,白天要忙于公务与俗务,读书多放到晚上。天长日久,就养成了夜读的习惯。
  刚成家的时候,连个像样的书桌都没有,更别说书房了。夜里看书常在床上,特别是冬天,坐在被窝读书,还是防寒保暖的妙法。我又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主,一边看书,一边遇到好的段落和句子,或者有了心得,就用笔去划去写。有时看着看着,不知何时就睡着了。书还在手上,或者丢在怀里,可水笔或油笔就掉落在被窝或被子枕头上,弄得被单和枕头都是墨渍油渍,星星点点,花花搭搭的,很难看。妻子有时烦得不得了。这样,我就改用铅笔来划,又养成使用各种铅笔的习惯,到处放的都是铅笔。
  我看书很杂很广,诸子百家、中外名著、名人传记、古代笔记,各种史志,等等,无所不读。年轻时候精力旺盛,读中外长篇小说名著,一旦被吸引进去,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连续几天,读得头昏脑胀,甚至影响了白天工作。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换了名家文集或古文,尤其是古代笔记来读。换换口味,一张一弛,还是一种调节,常常读到瞌睡才罢。这样,就发现了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催眠方法。不管怎样,我不读书,是睡不成觉的。真是宁可食无肉,不可不读书了。
  上世纪8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那阵,新版《鲁迅全集》刚刚出版,我发现县新华书店这套文集,不是一下子出齐而是一本一本地陆续出的,出齐了才有了成套的。因此,我的那套《鲁迅全集》,是一本一本陆陆续续购买齐的,也是一本一本读完的。后来有了套装的,我又买了一套。鲁迅的文章,尤其是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知识丰富,逻辑性强,信息量大,针砭时弊而又能醒人警示,一旦拿起来,读下去,往往让人沉迷其中而放不下。至今,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中国作家的文章可以跟鲁迅先生相比的。那个以《我是流氓我怕谁》而出名的北京作家王朔说,鲁迅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称不上伟大的作家,这种认识实在是太各色、太肤浅了。伟大的作家,不是以有没有长篇小说来评判的,首先得是思想家,没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即便是著作等身,也不是伟大的作家。而鲁迅首先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我最喜爱的《红楼梦》,也多是在夜里读完的。近四十年来,我读过各种版本,总共不下20遍。正是因为长年读的勤、读的版本和遍数多,每个年龄段都不停地读,我才读出了自己的感觉,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发现,就觉得胡适以后的所谓“红学家”,不少是在胡说,就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不断写出自己的感悟、发现和见解,这就是我的“红学心得”。十年来,竟有了成书的架势,欲成自己的“一家之言”了。
  上学时候,老师鼓励学生苦读,常常用“秉烛夜读”“凿壁偷光”“囊萤夜读”等古人勤奋夜读的故事来励志。因为学生时代供电还不正常,我们虽不用捉萤火虫来“囊萤夜读”,但夜间点煤油灯和蜡烛来读书,也是常有的事。特别是下晚自习课后,要想“勤能补拙”继续学习,就只有自己“秉烛夜读”了。所谓十年寒窗苦读书,是不假的。就是参加工作之后,每逢遇到停电的时候,要想读书,也得借助于灯烛什么的。
  如今,有了各种舒适的日光灯,台灯,甚至专用的读书灯,供电又有保障,夜读是十分方便、舒服的了。夏天炎热,冬天寒冷,都有空调,热不住,冻不着,一年四季都能自由自在的读书,那种“一灯如豆”的读书场面再也没有了,似乎读书不再是一种“苦”事。但是,如果没有兴趣,没有毅力,没有一点自己的追求,真能坚持读书,也是不易做到的。这就是现在真正的读书人稀少的原因吧。
  现在,家里住房宽敞,我早就有了自己的书房,甚至是“藏书楼”了,退居二线后工作也轻松了,可以不拘早晚随时读书。但是,总觉得在轻松舒适的环境里读书,反而没有了过去夜间读书那种刻苦“用功”的感觉。又不知怎的,总觉得白天读书,没有夜间读书的效果好。
  因为爱好读书,也对古人怎样读书产生了兴趣,颇留意古人读书的故事和典故,想着能够吸收古人的读书经验,更留意古人的读书诗文,发现这类诗文林林总总,不可胜数,不少还对我们今天读书有所启发和帮助。再一想,少年时代背诵的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是首“夜读诗”。而自己耳熟能详的陆游那首著名的“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题目就叫《冬夜读书示子聿》,又是写夜读教子的。于是就觉得夜读才是读书人的常态和“标配”,里面蕴含了读书的酸甜苦辣和人生感悟,含有许多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便产生了搜辑整理历代读书诗尤其是“夜读诗”,编一部《历代名人读书诗》的想法。
  总之,夜读是我的习惯。在我看来,学人读书,最好的时间还是夜晚。特别是一个人在家,万籁俱寂,百事不扰,抱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沉浸在书香里,与古人先贤对话,那感觉,就是一种享受。记得不知是谁说过,“读书是福”,我要加上半句:尤其是夜读。(作者: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人民法院四级调研员 娄继周,爱写作,喜读书。已出版散文随笔集、诗集和历史名人传记等著作十余部,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和国家级奖励,收入多种年选和诗文选本)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18期

  • 第2024-04-16期

  • 第2024-04-11期

  • 第2024-04-09期

  • 第2024-04-02期

  • 第2024-03-28期

  • 第2024-03-26期

  • 第2024-03-21期

  • 第2024-03-19期

  • 第2024-03-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