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坚持把推进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摆到最突出位置,制定时间表,绘制路线图,逐级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落地落实。
一、坚持高位推动
高位推动、层层落实,长治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潞州区、平顺县要求各乡(镇)政府、街道办至少明确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专职负责平台信息录入和维护工作,对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给予有力保障。潞城区微子镇政府推行“三三制”工作法,不断健全食品安全组织领导,持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全面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积极探索食品安全乡村治理道路,受到省食安办督查组高度评价,在《中国食品安全报》刊登经验报道,被第十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评选为2023年度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
二、严把数据质量
做足“提前量”、下好“先手棋”。为确保“主体包保覆盖率”和“包保主体数据归集率”两项数据达到100%,市食安办要求各级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负责平台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和动态维护工作,并先后举办4期业务培训,宣贯有关政策调整,培训平台功能模块和数据录入规则等内容;组织各县、区开展了4次集中录入工作,充分发挥集中办公“快、准、狠”的优势,圆满完成前期数据录入的“攻坚战”,从市级层面把好数据质量关。在平台系统共录入36588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全量匹配行政许可数据库信息。同时,摸索出“季度末汇总信息、季度初统一维护”的经验做法,即季度末汇总包保督导和日常监管的反馈信息,统一于下季度初对干部和主体等基础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确保各季度包保覆盖率最终统计结果达到100%,数据录入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走在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食安办的肯定和表扬。
三、强化包保督导
“硬举措、实作风”,多措并举推动督导工作稳步提升。一是做好“调度员”,在全市推广“潞城经验”,潞城区先后7次召开食安委主任专题调度会,及时通报包保督导、食安办督查、承诺书签订等工作进度,站在党委、政府的高度强力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落地;二是做好“宣讲员”,在组织全市包保干部全员参加省食安办线上培训的基础上,市食安办制作包保干部培训PPT课件,编写《“两个责任”应知应会》,以培训班、发短信、递纸条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包保干部培训,详细讲解政策法规、督导流程、填报操作和工作纪律,不断提升包保干部履职尽责能力;三是做好“监督员”,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分别成立督查组,对县、乡、村实施全覆盖督查,通过听取干部汇报、查阅平台数据等方式,详细了解各级包保干部督导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不力、进度迟缓的通过“两书一函”进行通报提醒。全市督导工作稳步提升,督导发现问题隐患1668条,已全部监督企业整改到位,问题整改率均达到100%。
潞州区、潞城区、沁县多名村级包保干部积极献言献策,助推《潞州区农村集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实施意见》《沁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微子镇人民政府关于农村聚集性聚餐活动食品安全管控办法》相继出台实施,进一步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机制。平顺县食安办统一编印《食品安全督导工作导引》,结合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经验,以乡、村级督导任务清单为框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督导工作提供业务指南,为提升基层包保干部照单履职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蹚出一条乡土路。
四、落实主体责任
在贯彻执行《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工作实践中,长治市大胆尝试探索,坚持立行立改,对省食安办督查组指出的问题照单全收,及时纠正“统一印制防控清单,统一排版公示牌”的简单粗暴做法,逐步形成一整套“ 因企施策,精准防控”的工作经验:一是加强指导督促力度,将“两个责任”工作与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各级业务监管部门在入企检查时,同步宣传相关政策精神,指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防控清单、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 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二是分级分类宣贯培训,市食安办分别举办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培训班,对全市 A、B 两级主体食品安全总监开展集中培训,详细解读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发布的三个通用要求地方标准,进一步精准明确企业在落实主体责任方面“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确保各项工作“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负得了责”;三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市工作专班督查组深入各县、区对食品企业进行抽查暗访,实地了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有关情况,将督查结果作为对县、区食品安全工作日常考核的主要内容,持续推进“两个责任”各项工作任务进度。 (长治市市场监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