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新
朔州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入贯彻“五大环境”建设要求,以高水平信用环境建设为突破点,坚持从制度化、标准化、立体化、协同化四个维度扎实推进信用监管,实现信用风险安全可控、信用标准持续升级,信用成果扎实有效,有效助力全省打造“ 三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化监管
建立“ 一业一查”抽查事项清单制度。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部署要求,及时建立“一业一查”抽查事项清单制度,抽查事项清单覆盖30个市直部门,共涉及49个行业,84个小项。其中,一般检查事项57项,占比67.86%;重点检查事项27项,占比32.14%,为开展差异化监管提供了科学指引。开展“六项制度”建设。153个部门全部完成工作细则、工作指引、信用风险分类、抽查事项清单、包容审慎监管、监管对象库和执法人员库建设等6项制度的建设工作,建成或调整率达100%,公示率达100%。推动“两库”动态更新。全市监管对象覆盖率达100%,执法人员入库率和业务专长标注率均达到100%。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505项,其中部门联合抽查276项,信用风险分类应用率达100%。
二、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标准化监管
2023年6月,省市两级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山西省市场监管领域空白。2023年8月,朔州市制定的《市场监管领域信用修复管理工作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成为全省首例、全国第二例信用修复相关地方标准。省市两级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已通过初步审查并立项。多项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全市市场监管领域信用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迈入了快车道。
三、推行“三位一体”锥型立体化监管
探索建立“沙箱监管+包容审慎监管+触发监管”“三位一 体”锥型立体监管新模式。设定“入箱”监管条件,全市共计“入箱”企业109户,对“入箱”企业,一年最多检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重复检查,有力提升监管效能;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清单,涵盖注册登记事项等10大类47项,分类别予以有温度、差异化信用监管;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重点领域建立重点领域监管事项清单,并实现动态调整,形成重点领域监管长效治本机制。
四、构建“双平台”区域协同化监管
打造朔同联动区域信用监管合作平台。与大同签署跨地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合作备忘录,严格落实跨区域抽查“三不三明确”制度(“ 三不”即不突破监管事项清单、不突破抽查检查平台、不突破执法区域”;“ 三明确”即明确设定监管对象、明确随机抽查方法、明确检查事项),既达到了对关联主体的联合监管,又实现了跨区域综合监管的目的。搭建跨省域信用监管和信息共享平台。与榆林市、鄂尔多斯市签订“晋陕蒙-朔榆鄂”三省三市跨区域信用监管暨信息共享战略合作协议。且“晋陕蒙-朔榆鄂”三省三市跨区域信用监管暨信息共享战略合作,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刊登报道,被中国质量报、新浪财经、搜狐网、澎湃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截至目前,三方互换信用信息数据14524条、共享股权冻结信息99条、共享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40条,朔榆二市发起协查1次。
作者单位:朔州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