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天天3·15

你问我答

  省城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咨询:“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以高佣金、零风险等噱头虚假宣传,以购房指标不足,需隐匿财产等事由诱导目标群体同意为其代持房产,并承诺承担还款责任,引诱代持人签订代持协议,并以代持人名义申请银行相关贷款。其间,会诱导代持人配合提供贷款材料,向银行办理房贷、装修贷等,诱导代持人完成贷款面签手续。而后委托方不知所踪,独留代持人背负高额债务。市民遭遇这些事情后该如何解决?”
  山西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组办公室提示:此类“代持贷款”骗局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市民要防范掉入陷阱。不法分子一旦得手,代持人将陷入独自偿还高额债务、贷款被银行提前收回等困境,若代持人无力偿还,则将面对个人征信受损、名下真实财产被法院强制执行等不利后果。所以要提升辨别能力,拒绝参与以“代持”为名套取银行贷款的不法活动,坚决不充当“名义借款人”。一旦遭遇“代持陷阱”侵害要及时报案,并与相关银行取得联系,防止损害后果的发生及扩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18期

  • 第2024-04-16期

  • 第2024-04-11期

  • 第2024-04-09期

  • 第2024-04-02期

  • 第2024-03-28期

  • 第2024-03-26期

  • 第2024-03-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