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理论天地

高校经管类学业导师的“授渔”实践分析

  

徐前芳 韦欢琳 楼子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推行学业导师制的背景,并对高校学业导师承担的基本岗位职责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以经管类专业为例,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学业导师“授渔”育人与指导策略,包括搭建并应用“学生—导师—家长”三方信息通道、以学生学习心理与需求为切入点提供学习与发展指导、开设并推行“学生成长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多主题的“授人以渔”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期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学业导师;“授渔”实践
  现阶段,为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与人才培养总体成效,高校普遍设置了学业导师岗位,推行学业导师制度。在当前的实践中,出于切实提升育人质量的考量,学业导师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学习以及学业、就业规划。

一、高校推行学业导师制的背景分析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要求高校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业导师岗位以及学业导师制应运而生,并在高校内得到了深入实践。为促使学业导师的作用在高校育人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切实围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让学业导师在工作中重点完成对学生专业学习方法与习惯、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

二、高校学业导师承担的基本岗位职责分析

  学业导师需要完成协助学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指导以及课后辅导的任务,并帮助学生完成对个人学业学习与发展的规划,让学生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情况下,高校学业导师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完成专业教学任务、传道解惑、完成导学[1];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与价值需求;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学习,让学生及时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依托竞赛与考证指导、经验分享与专题培训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

三、基于经管类专业的高校学业导师“授渔”育人与指导策略探讨

  (一)搭建并应用“学生—导师—家长”三方信息通道
  对于经管类学业导师而言,其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定期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线下交流,应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并保持联系,实现对学生思想波动、健康状况的真实、及时掌握,提升学生成长记录内容的丰富性。实践中,经管类学业导师应在定期与学生展开单独谈话、小组座谈的基础上,依托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与学生展开日常交流,做到及时协助学生解决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此外,还要做到与专业系主任、相关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畅通联系,让家长也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共同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同时,经管类学业导师还应主动参与学工会议,及时明确高校开展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把握学生的课外活动信息,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具可靠性的指导与建议。
  (二)以学生学习心理与需求为切入点提供学习与发展指导
  为提升学生学习与专业指导的实效性,促使学业导师的作用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经管类学业导师在工作实践中应在切实把握学生学习心理与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学习与个人发展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2]。
  在学校教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大量专业知识进行汇总并自主搭建知识网络,为专业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业导师必须提前深入研究自己所教授专业的基础知识内容。对于其他学科,学业导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与相应教师进行直接联系,而是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以及其需求的前提下,依托科学方法,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技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的学习指导服务,促使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职业技能实训阶段,学生主要深入企业,参与工作。期间,学业导师需要主动落实对相关行业与岗位需求的调研,明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学生共同深入学习实训课堂中的就业技能,保证可以正确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完成就业指导。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学生对于毕业后就业情况的关注度大幅提升,高校对于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基于这样的情况,经管类专业学业导师应及时、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学业导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相关职业探讨讨论活动或开展集体见面会,就班级学生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近况,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清晰的规划,对于其即将面对的就业问题,鼓励学生从心态、为人处世、专业角度等方面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还可以结合班级专业特点,针对性地分享学校官微发布的经管专业类专场招聘会与双选会、招聘岗位等就业信息,鼓励学生尽早了解意向性的岗位需求,提前明确就业目标,做好就业规划,推动学生更好发展。
  (三)开设并推行“学生成长工程”
  现阶段,高校应在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开设并推行“学生成长工程”,要求学生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对本周的学习情况、社会活动参与情况等进行记录与总结;要求学业导师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将本周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对家长的信息反馈等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家长在阅读学生与学业导师的周记后,提出建议与意见[3].
  在整个“学生成长工程”中,学业导师、学生与家长均作为相应工程项目的管理员存在。其中,学生不仅承担着对自己的知识点周记进行管理的任务,还可以了解学业导师、家长的记录,并以此为参考实现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优化改进;学业导师可以参考学生的周记,对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真实、及时的了解,并提出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自行完成知识体系的个性化构建与完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在阅读学生与学业导师的周记后,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学业导师的工作情况,并提出一定的意见与建议,为学生更好学习、学业导师制定个性化指导提供有力支持。
  (四)定期组织开展多主题的“授人以渔”活动
  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业导师普遍在专业学习、学术研究或专业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基于这样的情况,高校应在实际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期间充分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从“授人以渔”的角度出发,依托多主题的经验分享会、学习方法传授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在学习、自我提升等方面的正确方法,推动学生持续健康成长。
  实践中,高校可以以“经验分享”为主题,安排经管类学业导师以报告会、培训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例如,为进一步提升经管专业学生的考研热情,使学生掌握考研的相关技巧,高校可以让经管类学业导师为考研学生开展考研专场报告会。在经验分享活动中,学业导师可从研究生专业与学制、国家政策、报考与录取流程、如何有效复习四个方面进行讲解与指导;就国家政策的变动向学生进行简单说明,提出国家将进一步提升专业硕士比例,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更加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向备考学生介绍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些利于考研的措施,包括考研补助等优惠政策,并鼓励考研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强调劳逸结合的重要性,要学会调适心理压力并找寻心理平衡;浅析近年来考研的趋势,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脉络,而后从细节上各个击破,真正做到考研方向不选错、考研知识点不漏过。依托经验分享活动,学业导师能够及时为备考学生解答相关疑惑,并为其下一步的准备指明方向,做到“授人以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促使学业导师的作用能够在高校育人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切实围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依托搭建并应用“学生—导师—家长”三方信息通道、以学生学习心理与需求为切入点提供学习与发展指导、开设并推行“学生成长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多主题的“授人以渔”活动等策略,重点完成对学生专业学习方法与习惯、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宇晴,吴雪.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4):14-18.
  [2]张军.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育人模式创新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23(9):183-187.
  [3]丁孟春.新文科背景下“多维协同、跨界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 131-135.(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4-30期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18期

  • 第2024-04-16期

  • 第2024-04-11期

  • 第2024-04-09期

  • 第2024-04-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