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唐晋老师微信群,看到一则展讯:山西省图书馆在2021年1月底2月初举办为期10天的“雅兴自心源——李少平、李晨国画小品展”。翻到李晨先生的国画,审视第一幅,我的眼神变得凝亮;快速移至第二幅,我不由得激动;转到第三幅,我开始心生敬佩……其画风简远却深邈,朴拙却自然,入古却出新,顿时叫我仿佛看到近代绘画大师陈子庄、文人画高峰“八大山人”等创造的若干意境……我赶紧请唐晋帮我联系、认识画家李晨:他创作了我多年来一直期待欣赏的颇具大师气象的绘画作品啊!
二
文人画发轫于太原籍唐代诗佛王维。王维率先把佛教禅意注入到诗歌当中,如《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也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并在其名作《辋川图》《雪溪图》《江干雪霁图卷》中同样赋予、注入了“诗韵”和“禅意”。
禅宗,本来是综合了儒释道各家的精华的一种宗教修行方式,主张明心见性,强调“以心传心”。但禅宗哲学被文人士大夫所接受,特别是唐代文坛领袖之一的王维在诗歌和绘画的身体力行,接着又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倾心推荐:“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士人画”的精神内涵就逐渐形成了中国美学史,尤其是视觉艺术上的一个重要审美观念:追求恬淡天真的禅境,以及笔简意赅的“象外之意”。至此,文人画因其丰富蕴藉的诗意、趣味绘画特征,其概念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国人特有的审美方式。
说到底,文人画就是画家品德、学问、思想、情感、阅历、艺术修养等综合因素在画中至简而含蓄的表露。
三
大道至简。简约的绘画艺术风格是文人画的“标配”。艺术史普遍认为,中国真正的文人画巅峰,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欣赏过“八大山人”画作的人都知道,其画风极简。唯其简,不能损益;唯其简,而成其繁;唯其简,造就了博大,形成了精深。
李晨老师的绘画同样很简。他的画不仅不多,翻阅其微信,也仅看到有限的几幅;他的绘画构图一般都特别凝练。寥寥几笔,一段木,一只鸟,一朵花,以及大片大片的留白……此情此景,大概诵读老子“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道德经·三十二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道德经·四十五章》)最为适宜吧。
是的。当那些梦幻的繁华、绚丽纷纷落尽,当那些堆砌的浮躁、欲望深入倾轧,当人们意识到被“役”于物而终于得到解脱的那一瞬间,简,简单,简洁,简约,就陆续成了我们灵魂开始一遍遍审视、提炼而企图融汇的精神图腾。这是我们人人企盼的理想精神世界啊。但是,身处波谲云诡的无边喧嚣中,谁又能彻底置身事外,真正变得简,变得“断舍离”,变得朴实无华,淡然宁静呢?!
所以,郑板桥也曾写对联自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品赏李晨老师的绘画,恍惚间,就觉得一缕缕清风,从遥远的空灵虚幻中迤逦而来,从清凉香积的世界中袅袅而来,阳光化雪一样,将内心众多的繁冗,统统地、渐渐地化拂掉,“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洗炼》),只余下“虚室生白”而且“极精微,致广大”的自在与充实。
四
大行至朴,大巧若拙。最美的画作一定是朴拙的。
朴拙必然出于天然。天然的丑即使不符合一般人的审美习惯,但一定是朴拙的。朴拙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老。老,才不自觉显示出淳朴苍莽的天趣。稚拙并不是审美的老境,其必定多少有一些摹仿或做作的成分。实现了由老入古,绘画自然就达到了瞬间永恒的艺术境界。
当代美学家朱良志认为,“老境意味着成熟,意味着天全,意味着绚烂与厚重、沉稳和古拙。”(《曲院风荷·第五讲》)
李晨老师的绘画都比较“老”,而且“古”,十分朴拙。但偏偏不丑。古、老不等于丑,朴拙也不等于丑。看得出,李晨老师绘画时一定是心到笔至,“随意”将最宁静最浩渺最素净的一幅心相潇洒、利落、老道地映写在宣纸上,看似“不事雕琢”,事实上必然成竹在胸,似“孤鸿落照灭没于江天之中”“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明·徐渭《书夏圭山水卷》)。因而就具有了“大巧若拙”,“大方无隅……大象无形”(《道德经·四十一章》)的雄浑和大气,就有了豪放与邈远,散发出一种超凡脱尘的自然美感。
五
至简必精。
俗话说,凝练的才是精华。不精,则无所谓真正的简。
精是艺术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这首先包含技法的淳熟老成,即如古代样钱“刀痕化尽”,只余下“笔精墨妙”。唐代张彦远就认为,“运墨而五色具”,才算真正的精。他强调,“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历代名画记》)。其次,要构图精妙。既要忌空,这个空不是空灵意义上的“留白”,而是画家之“意”没有充满,犹如“夹生饭”;更要忌满,满是没有取舍,缺乏主旨、粗头乱服的无序或刻意堆砌。再次,要注入灵魂。苏东坡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跋宋汉杰画三则》)。这里的“意气”,无非是指绘画必需的生气,以及“活泼泼”的灵魂。因此,精简、精致、精巧、精美就构成了艺术佳作的必备要素。
李晨老师的画作都很精美。其中一些画作,当然还是比较传统,脱不开经典绘画的窠臼;但也有很多作品,特别是他寥寥几笔的大写意绘画,兼具技法老成、构图精妙、翰飞神逸、大胆创新等特点,不沾不滞而逸气充盈,神闲意定而含道映物,简淡翀和而妙夺造化,显示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不凡的艺术水准。
因而,欣赏李晨的作品,就像在孤寂而无古无今的世界,突然遇到一位衣袂飘飘、神采奕奕、自由自在的“散仙”,倏然叫我变得渴慕。
因而也特别想铭刻他题在一幅画上的诗:
不多几笔自风神,
得意何须刻写真。
只似嫩寒初月夜,
亭亭著个淡妆人。
六
艺术从来不是单纯的视觉享受。画者,心影也。荡去绘画那些幻而非真的外在表象,仔细琢磨,仔细品味,就能使我们不由得臆想到很多很多。欣赏李晨老师的绘画尤其如此。
对我来说,欣赏李晨老师的绘画,就是欣赏一种气象高旷、傲然独卓的艺术品格,体会一种“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唐·孙过庭《书谱》)的超然态度,也是放飞一种“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苏东坡《书黄子思诗集后》)的诗意理想。越是世心浮躁,我们越需要静心;越是试图静心,我们越需要简淡。简淡之处,才尽显诚挚,尽显谦敬,尽显真美。
这,大概就是李晨老师绘画艺术带给我的深切感悟吧。
画家简介:
李晨,资深出版人,山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山西人民出版社美术馆馆长。曾获得2018年“真迹杯”最具潜力国画家称号。其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作者简介:
曾强,现任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大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