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悦读茶坊

魏晋才情墨风流

——谈崔建聪书、印

  •   一天,我在妻子的供职单位太原十二中与校长寒暄围坐之际,看到了校长办公桌椅后挂有一幅含刚健之华姿、蕴骨力之美韵的书作,细看落款为崔建聪先生所书。不知为什么,他若断或连的书法线条时隐时现着古人的影子,也总让我联想到他古雅沉静的气质。
      往具体说,我与崔先生是君子之交,在面对之时,他多风趣而少表见地,其作品风格多样,情感充沛,极富艺术感染力。我隐隐觉得他是有学问的、有思想的,只是藏而不露罢了。
      最密切的一次交往,是与崔先生相契无间的几位挚友,在他的工作室“点墨斋”中长谈不倦,我忝列其中。虽然没有单独地与崔先生交流,但并不妨碍我对崔先生作品的欣赏,反而觉得也有其好处,会防止被人带入误区,而消弭了甄别书法本身的魅力。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创作需要光景常新。“点墨斋”满载着春秋雅事,“书妆台”是崔先生利用微信展示自己书法作品的平台,洋洋大观地展示着手札、长卷、条幅的不同书法幅式,还有刀笔殊物的钤印。可谓是:晨昏以求,极尽变化之能事,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似与古人相晤。
      我对他挥写的有趣风致再三品味,让我想起温革《跋米帖》中,“专学晋人,其书大进,力求平淡天成的晋人格”的话语。崔先生就是于魏晋遗迹中探寻真谛,于创作甘苦中自得其乐,书法圈内的人都知道他是教科书级的借书法远眺古典、近察内心的人士,对其作品最深刻者有四点印象:
      其一,揉“二王”儒雅俊迈与米芾痛快洒脱为一体。选碑帖和选朋友存在近似的道理,必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崔先生的书法以行书见长,其艺术图像宗法“二王”,这基于其哀乐的抒情走笔与崔先生澄怀味象的暗合。书法史就是一部不断尊法而又不断变法、不断创新的历史。崔先生书法可贵的是神韵上的“中和”,保持了“二王”书风的书法笔力遒劲雄强,具有内在的骨力,参之以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倡导“心即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的理解精髓,增添宋人尚意书风中的几分自由感,决定了其字间联系形式的运动感。崔先生注重书写是第一性的,笔法是第二性的,“笔法”须因“笔势”而成。崔先生的用笔速度不是特别快,但是强调转折、顿挫、虚实、刚柔的变化。以大气浑厚的笔致来铺写,其中夹杂米芾、赵孟頫笔意,矫变奇倔的美学意趣一扫“二王”书风的矜持感,那种蕴含的力量可以透过一波三折的笔画而显现出来。
      其二,将古代文人的“尚逸”演变为“尚势”的书风。体现书法中的“势”是往来运动的态势。崔先生作品内部“虚和取韵”,形成了一种冲突形式、一种不平衡,使其达到一种将行未行、将动未动的态势。他悟得笔法奥理,笔中含阴阳之理,其奥理即如《周易·系辞》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济,这是中国所有上乘艺术的特征。他字中皆有主笔,笔中须含阴阳对立统一、相生相破于一体,墨色浓黑,反差强烈,能撑得起大架势。他审美“以平淡天真”为宗旨,而体势的跌宕摇曳要比笔势的轻重快慢在视觉上更加夸张更加刺激,将米芾用笔的“振迅天真”一分为二,减弱直上直下强烈顿挑的“振迅”部分,强化轻重快慢离合断续的天真部分。书法的结字之势构成特征手段是左低右高,单字外形以右上尖角为基调,外貌圆润而筋骨内含,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的呼应紧密之势,给人以向上豪迈的精神风貌。
      其三,既以帖学线条流动来造势,又借金石之气来造势。傅山说:“不作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昧所从来也。”崔先生迥于其他书家之处在于其紧聚五指,驾驭旧钝老刀,方寸间冲削碎石崩玉。对秦刻石诏版、汉碑刻瓦当、古玺文、秦汉印等金石拓片中摩挲研玩,把握古人心态他比一般书家的体悟与把握更准确更到位,蕴含了更多书写智慧。他“以篆入行,以籀写草”的创作路径,一改原有行草书过于飘逸、只求婉转之流风,透过纸面取而代之的是大象无形、大朴不雕的通脱面貌,其蕴含之“厚”,造境之“朴”,其书作看似漫不经心,了无滞碍,顺手写来,实则写意、写情、写心,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书写时的心境与点划中跃动着的情感,不求工而自工,不求美而自美。
      其四,铁笔以静谧安闲、大开大合与生动活泼章法相融。崔先生以“废石三千”的劲头在篆刻中,不断升华、变法。其印作有“乱头粗服”的印风,有“整饬严谨”的面貌,亦有“雄浑朴茂”的韵致。一方面,他立足于传统技法,着意讲求笔法刀法技巧表达上的精到、细腻,讲求字型构造上的规范、古雅,同时对作品宏观面上的控制,也力求稳妥和周到;另一方面,他又在努力淡化“经营”的痕迹,力图营造一种自然、平和、宽松的氛围,在探求一种文人书法和文人印。节奏之徐急间,可以看出创作融入敏感的艺术灵思。刀痕显露出流畅、猛利的气息。篆法线条秀润典雅,字势舒展自如,行刀流动婉转,横竖弧线条的弹性很强,大小篆处理统一协调,格调婉转大方,用刀圆浑含蓄,字与字的穿插关系协调的合理配置。其间的粗细、曲度、残破及细微的变化等,显得自然生动而无造作之感,彰显出朱白对比美和错杂放纵美。无不体现着他的似无意、实存心的创作理念。偶作工稳印,意态遒美,含蕴至富。崔先生所刻闲章似连非连,又断又连,恰似潮起潮落,读来有某种文学意境。在刀断笔连中,时有博人眼球的“印眼”。印文体势有着平直中寓巧思、平整中寓变化、雅拙处藏诡异的艺术特征,这与他远宗古玺、汉印,兼取金文,受启迪于邓、赵的创作思想和时贤取法不无相关。
      书法当中的“韵”包含着一个人的学识、修养、生活经历,甚至与个人的读书阅历思维心态密切相连。崔先生毕业于大学中文系,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报刊、图书编辑工作,拥有出版行业的正高职称编审。他先后供职于语文报社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颗躬行、聪颖、利他的慧心,在文山字海里,一份欢愉自在发乎心底。如今曾满身“披挂”的各种头衔渐次退去,只剩下自家骨子里偏爱的称谓“文人”,或者说是新文人派,博远的书卷之气不经意间扑面而来,砥砺向内心的是线条提纯的求索,技道并举是古人与自己、心与手的交映。墨趣的张弛之度如高原雪山,化作溪流,林泉高致。
      艺术是孤独的产物。平日里的他万念排空、凝心静感、游目骋怀,时而纵情石上,时而笔走龙蛇,常常“以我书,写我思”,在刀刻心语、笔写心声中探骊得珠,对审美理想、艺术创作方法、表现技巧和反习惯书写进行了深层次地思考。那笔端既寄于笔墨之内又超乎笔墨之外,笔法功予法度又超于法度,风骨既“凛凛皆有一种风流气魄”,又“爽爽有一种风气”。

      作者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
    卢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3期

    • 第2024-05-21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4-30期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