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朋友赠书援著书,圩年时光老本孤。
随翻页首阅文概,水浒新声又版出。
同事履声赠书《水浒》,七三年出版,愈五十年,跨越世纪;青少年印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一个版本有一个版本的魅力,亦或魔力。编者对众多版本的编排,是对著者的逻辑重构。译者转“古文”为“白话”,是对著者的与时携行。评者观感而发,是对著者的拓扑完善。古本老版,打开来,翻起来,看过来,依然还散发着铅字排版独特的着墨付印时的馨香。文以载道,因为书文不朽,乃能永续传播。
各个版本的水浒传,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编者的认知好恶,面对的阅读群体,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青少年版,那些个滥杀的血腥场面应是一笔带过了;考虑到接受、承受与认知能力,那些个不堪的场景也仅仅是点到为止。以正与义为切入点,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吧!不过总体上说,前七十回差别不是太大,不是缩写与详写的手法问题,就是前后与后前的摆布问题;七十回之后,差别就大了,有的有,有的则没有,有的写到了,有的则没写到。
履声在电话里早先就说要送我本水浒书,应是为我的水浒笔记系列加薪助火、给力助攻。前者因差行未果。昨终于得见,睹书思忖,甚是感动。这年头能送本特别令对方需要的书,的确是难能可贵。书有价值,关键是看值不值。纯粹的收藏,束之高阁,令书蒙尘,被虫蛀蚀,当作废品付之一炬,当然到头来是蒙羞的。因为书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书本当应有的作用。书应到对的人手中,爱惜,惜字如金,逐句阅之悦之纳之悟之记之续之,才是适得其所。
书非借不能读也!时限所迫,因而发奋——废寝忘食!书一旦成了自己的,总觉得有时间,今天看不完还有明天,明天看不完还有后天。只是明天复明天、后天复后天,明天后天何其多,也就在拖拉中放下了躺平了。这一放就到了猴年马月。多少年月是个头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寒号鸟在拖拉中,一事无成身先死成笑话。白头翁在拖拉中,前功尽弃白了头空悲切。阅书千遍,每一遍都有全新的认知、不同的感悟。故而,水浒笔记能够继续。更兼履声这样的真友向力予持。相信,一定能把笔记接力写好写下去的。
内心感谢履声!水浒书内页已泛黄变脆,书封已见折痕纹……是啊!都过去半个世纪了。五十岁的年纪,已是知天命矣!历经多少人,经见多少事,诉不尽的故事,数不尽的沧桑,传至今日不老也老了,不古也古了。那黄脆是由白纸渐变而来的颜值。这分明是岁月洗礼不可逆转的蜕变。那皱纹好比就是脸上的皱纹。这分明是岁月沧桑无可奈何的老去。用心呵护,粘膜保护,心藏书本,让文字永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参谋与助手,笔记著书支柱也!《水浒笔记》五杂之外,新添第六杂——杂记也!
再一次感谢履声!相信水浒笔记第六杂“杂记”会更精彩!就在杂论、杂评、杂说、杂收、杂补“五杂”之外。满心期待,与真友共进之!马跃飞腾走乾坤,履步无声胜有声。端得一口真气在,独步天下能几人?未来太远,就在今生。人这一生,一定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大好时光,再不抓住就流逝了。让人生变得有意义,读书是终南捷径,非读书不可体味也!当然,应当真读书,读真书,读真友的书!挚友与诤友同心同向,共谋锦绣未央,永续在路上!
《封神演义》也是一部巨著,只可惜编写不细、前后不搭,还自相矛盾、是为错漏。前言不搭后语,经不起推敲,此著文之大忌也!因“病”而不能列名著系列。否则,神魔名著就不止《西游记》一部了。对自个负责,对历史负责,方为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事实就是事实,揣测就是揣测。后人提笔多是揣测事实了。史官笔下几真?有几人能是太史公?事出反常必有妖,一般之外总也有二般。揣测分析,自圆其说。天下人满意,当事人不一定满意。反之亦然。书山有路,路向何方?一笔之下,分出良莠!真友真书真文人,受益之诤友鞭策。
《水浒笔记》是工作之余的闲来之笔。读这一本,读那一本。同一段故事,今天是这点感悟,明天又是另一点感悟。有的可以递近叠加,有的则是并列关系,有的甚至可能还是对立相向……因为是笔记,随读随写,没有逻辑关系,也没有时间观念,更没有非此即彼,只是些零散的读书体会罢了。人的“两面性”,事的“二元性”,前文褒肯后文贬否,应该说都是没有错的。切莫以体系文章的观点审视之。如能引发一些共鸣、启发一点认识、获得一些长进,已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了。
结语
水浒新观
一扇心窗垂柳扬,
新村今时满眼芳。
层楼万丈呼晴日,
水浒观新笔记狂。
作者单位: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郑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