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河津市科学研判形势,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及早做好“测、防、报”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范水平。
一是全面压实防汛责任。及早安排,逐一落实全市5条河流、瓜峪水库和10座淤地坝的“三个责任人”(即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巡查责任人),推动责任压实向一线传导、工作落实向一线延伸。二是全面完善防汛预案。按照“注重实用、贴近实战”的原则,修订完善了黄河、汾河、遮马峪河、瓜峪河、三交河、淤地坝等专项预案及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三是全面备足防汛物资。共储备编织袋50万条、排涝泵30台、救生衣2000件、铁锹3000把、无人机8台,以及充足的应急灯、发电机等防汛物资。四是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对重点度汛工程、险工弱段、水库、涉水在建工程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全面排查3次,累计排查整治各类隐患328条。五是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建立防汛技术专家库,及时对雨情水情会商研判,并对全市预警平台、95台预警设备及119处雨量站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六是全面提升应急能力。组建23支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强化市、乡、村三级防汛抗旱人员专业培训和防汛演练,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反应、妥善处置,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韩雅琦 刘晓红)